乾隆皇帝自己子嗣并不多,为什么还要把两个皇子过继给别人?( 二 )


乾隆皇帝自己子嗣并不多,为什么还要把两个皇子过继给别人?

文章插图
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 。因小儿子夭折而悲痛万分的皇后富察氏心气郁积无法释怀 。导致忧郁成疾 。在随同乾隆帝南巡的途中病逝于山东德州 。发妻的去世 。使得乾隆帝断绝了再获嫡子的期盼 。
接连失去嫡子和嫡妻 。乾隆帝情绪变得极度的痛苦和暴烈 。更把心里的悲伤转化为冲天怒火 。发泄到其他人身上 。在带着富察氏皇后灵柩回京时 。乾隆帝对于皇长子永璜、皇三子永璋的迎接举哀态度极度不满 。大发雷霆 。把心中的怒火都发泄到两个庶子身上 。暴怒下立誓“此二人断不可承袭大统!”剥夺了永璜、永璋的继承权 。永璜因此惊吓成疾 。一蹶不振 。两年后早逝 。永璋也郁郁寡欢 。浑浑噩噩地在二十五岁的时候去世了 。
因为同母兄永璋的牵连 。所以年幼的永瑢也在乾隆帝心中失去了原本就不是很高的位置 。同时其生母纯贵妃久病不愈 。体质羸弱 。不能常常侍奉于乾隆帝驾前 。也逐渐失去皇帝的圣心 。母子皆失宠的永瑢在宫中地位尴尬 。对皇储之位遥不可及 。
乾隆皇帝自己子嗣并不多,为什么还要把两个皇子过继给别人?

文章插图
乾隆帝在为皇子时 。对于父亲雍正帝为了巩固皇权而大力打击迫害皇室宗亲的行动历历在目 。内心也颇不以为然 。认为父亲对宗族太过于严苛无情 。所以暗自用心自己登基之后将改善宗室之间的关系 。
乾隆元年(1736年) 。乾隆帝登基不久 。就为当年被雍正帝打击迫害的诸叔平反 。释放了关押的十叔允?、十四叔允禵 。以仁德宽厚的面貌向宗族示以善意 。以此举团结整个皇室 。加强宗族凝聚力 。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五月 。乾隆帝二十一叔慎郡王允禧去世 。没有子嗣 。乾隆帝在次年把刚刚成婚的皇六子永瑢过继给允禧做为嗣孙 。降等承袭了允禧的爵位 。成为贝勒 。后来晋封郡王、亲王 。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七月 。乾隆帝十二叔履亲王允裪去世 。也没有子嗣 。乾隆帝再次“大方”地把皇四子永珹过继出去 。成为允裪的嗣孙 。降等承袭了履郡王爵位 。
乾隆皇帝自己子嗣并不多,为什么还要把两个皇子过继给别人?

文章插图
表面上看 。乾隆帝接连过继两个皇子给宗室 。是为了团结皇族 。抚平父亲雍正帝当年苛待宗室的创伤 。但是乾隆帝在过继儿子的时候已经是五十多岁快六十的人了 。在世的皇子也不过七八人而已 。乾隆帝本人虽然一贯以身体康健自夸 。但是也不会自大到认为自己还可以生许多的儿子 。并把承袭皇位的人选寄托在尚未出生的儿子们中(实际上 。乾隆帝在过继永珹之后 。也只生了皇十七子永璘一个儿子) 。要是这样的话 。也太小看自称为“十全老人”的乾隆帝了 。
那么 。隐藏在乾隆帝“慷慨”过继皇子给无后宗室的举动后面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这其实隐含着乾隆帝心中所孜孜不倦追求的终极目标——“立嗣!”乾隆帝虽然失去了“立嫡”的机会 。但是还可以遵循“立长”原则 。依照传统再立储君!
前面已经分析过:乾隆帝长子永璜、三子永璋遭训斥后郁郁而终、次子永琏早夭 。排面靠前的几个皇子都不在人世了 。而继后那拉氏所生的皇十二子永璂年纪尚幼 。乾隆帝也并不把他当做天生的嫡子看待 。如果乾隆帝要再次立储的话 。只有从年长的几个皇子:皇四子永珹、皇五子永琪、皇六子永瑢之间选择 。而永瑢为人文弱 。不识弓马骑射 。文才虽强 。武技方面确实是提不起来 。在遵循先祖“骑射立国”传统的乾隆帝看来 。只要还有其他选择 。永瑢这样的文弱书生就不会被考虑进储君人选 。
乾隆皇帝自己子嗣并不多,为什么还要把两个皇子过继给别人?

文章插图
至于皇四子永珹 。因为之前三个哥哥都去世了 。所以他是实际上的皇长子 。如果按照“立长”原则 。那么被写入诏书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的人名就是他 。但是永珹母家地位低下 。又属于外族归附 。所以乾隆帝除非没有选择 。才会把皇位传给这个并不十分出众的庶子 。而乾隆帝心中早就有了属意的储君人选 。永珹因此也被排除在嗣君人选之外 。为了给后乾隆帝中意的储君腾位置 。皇四子永珹也被乾隆帝过继出去 。空出了实际上的皇长子名份 。给后来者铺路 。
而这个“后来者” 。就是乾隆帝的皇五子——永琪!
皇五子永琪 。生于乾隆六年(1741年) 。生母海贵人珂里叶特氏(海佳氏)虽然位份不高 。但却是出身正黄旗满洲 。乾隆帝诸子母族中 。大多出身内务府包衣或者汉妃、朝鲜妃子 。只有原配富察氏、继后那拉氏、及晋封为愉妃的珂里叶特氏出身满洲(舒妃也是 。不过所生皇十子早夭 。不再叙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