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的孩子,不听话,不愿上学,不回家吃饭,家长应该怎么办?( 二 )


【叛逆期的孩子,不听话,不愿上学,不回家吃饭,家长应该怎么办?】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时间生活在班集体里 。班集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社会 。学生们在以社会化学习为中心的共同活动中形成各种关系 。每一个学生在这种关系结构中占据一定的位置 。并由此决定了他在集体中的地位和角色 。班级社会学的研究表明 。学生在班级中活动和交往的主导动机之一是他们力求在同龄人群体中寻找自己满意的地位 。如果这种欲望经常得不到满足 。那么社会与个性的对立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
有的学生因为各种原因 。他们在班级中没有知心朋友 。他们中不少人也向往集体生活 。想与同龄人交往 。希望在班级里取得一定的地位 。试图用各神手段吸引同学们的注意 。甚至不借用与常态相反的行为来引起大家的注意 。
由于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 。不利于中学生的成长 。因此 。作为被师 。我们有责任对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使之科学转化 。
1、教育者要有正确的观点
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清逆反心理的客观存在及科学转化的方法 。可以告诉学生 。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 。它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 。逆反心理有明显的缺陷:不分是非、不分善恶 。一味地排斥、一味地反对 。这样做实际上是头脑简单、幼稚、不够成熟的表现 。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 。他们是长辈,学识和经验比较丰富 。而且教育青少年都是从良好的愿望出发 。目的是教育、关心和帮助青少年 。而不会是故意找茬 。也许长辈的态度不太友好 。方式方法简单粗暴 。但是“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厉耳利于行 。”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家长和教师的教育 。分清是非 。有选择地接受或者排斥 。
我们也应看到 。逆反心理也有它积极的一面:有时 。家长和教师的做法可能是错误的 。不切实际的 。反抗这一做法则是正确的行为 。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一味顺从的人 。盲从或盲拒都是不正确的行为表现 。事事顺从也不是心理键康的表现 。相反意味着另一种不健康 。不利于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不利于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 。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培养奇主见、有个性、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 。其中包括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思维的独立性指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 。独立地寻找答案 。而不是依赖别人 。思维的独立性与思维的批判性密切联系着 。思维的批判性指思考问题时不受别人暗示的影响 。能严格而客观地评价、检查思维的结果 。冷静地分析问题 。
在这里 。我们要区分盲目反抗和合理的拒绝 。前者是一种缺乏思考的机械的行为模式 。是幼稚的、盲目的;后者是有分析的理性的选择 。体现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因此 。我们应该把前者科学转化为后者 。这样才是正确科学的态度 。
2、教师应努力尊重学生
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经常受到教师的斥责、惩罚,一般都比较心虚、敏感 。对教师怀有戒心敌意 。但他们又需要教师的谅解和信任 。为了使他们能更好地接受教育 。必须首先使他们解除顾虑、摆脱消极的态度定势 。最根本的方法是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 。为此 。教师应自己带头真正实意地帮助这些学生 。
俗话说:“ 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作为教师 。我们应改变过去严厉而单一的批评式的语态,尽量对学生和蔼可亲、态度诚恳、多与学生交流、谈心聊天 。让这些“特殊”的学生觉得老师真心实意地对他友好 。消除他们的敌意和戒备心理 。我们还应降低对“差生”的要求 。尽可能多地鼓励、表扬而尽可能少地批评、指责 。盖杰和伯令纳曾在他们 。合著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的方法 。有时教师忘记了他们对于学生的表扬是多么重要 。”教师还应对自己的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善于发现“难看”的孩子身上的优点 。并寻找时机让他发现自己的长处 。表现自己 。改变他在老师和同学中的形象 。
3、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学生在班级中生活,这种班级生活构成学生的“心理活动空间”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把个人行为的产生变化规律 。用一筒单公式示之: B=f〈p、E〉 。其中B代表行为(Behaviour) f是变量 。p是个人〈Person〉 。E是环镜〈Environmeat〉 。P和E的交互作用形成心理场 。即情境 。当代社会心理学家认为 。在这个情境中 。关键在于“场中人”的主观感觉,即心理气氛 。不同的班级具有不同的心理气氛 。不同的情境产生不同的具体行为 。学校的教育实践也证明 。营造一个具有民主、宽容、善意友好的班级氛围 。有利于改善学生的逆反心理等攻击性心理及行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