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 。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 。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 。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 。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 。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
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 。
信不足焉,安有不信 。
悠兮其贵言 。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 。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 。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
绝学无忧 。
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 。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
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善之与恶,相去何若?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__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
我愚人之心也哉!
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
澹兮,其若海,_兮,若无止 。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
应诺和呵斥,相距有多远?美好和丑恶,又相差多少?人们所畏惧的,不能不畏惧 。这风气从远古以来就是如此,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 。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 。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 。混混沌沌啊,如同婴儿还不会发出嘻笑声 。疲倦闲散啊,好像浪子还没有归宿 。众人都有所剩余,而我却像什么也不足 。我真是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啊!混沌不清楚众人光辉自炫,唯独我迷迷糊糊;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 。恍惚啊,像大海汹涌;恍惚啊,像飘泊无处停留 。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领,唯独我愚昧而笨拙 。我唯独与人不同的,关键在于得到了“道” 。
拓展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
参考
推荐阅读
- 16开纸是多大尺寸 16开多大
- 你现在的朋友圈背景图是什么?分享下吧?
- 称呼男朋友的特别叫法 称呼男朋友的可爱叫法
- 蒸包子和面需要多久
- 强制措施的种类
- 一克拉的钻戒多少钱?贵吗?一克拉钻戒值得购买吗?
- 个性朋友圈封面图有什么分享吗?
- return键,苹果键盘上的return键
- 宝新能源股吧宝新能源股吧同花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