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的叮咛填空?什么的叮咛填空词语( 三 )


我临赴日前,到罗老师家告别,他叮咛我虚心向安丸老师学习,并语重心长地说,一定要到处走走,尽量多找机会与日本同行广泛交流,“否则,整天窝在图书馆,和不出国有什么两样?”

罗老师器量弘旷、清远雅正,具有大家风范和宗师气象 。当时北大校园里盛传“气质风度数二罗”的说法 。二罗者,一为罗豪才教授,一为罗荣渠教授 。
罗先生出生于书香世家 。父亲罗文谟先生是知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与张大千、徐悲鸿诸先生为丹青至交 。罗老师本人也擅长写诗填词,尤其在书法方面有深厚功底和非凡造诣,曾任北大燕园书法学会会长 。
图片由
1994年深秋某日,我独自在未名湖畔踱步,遇一气度不凡长者,攀谈中,方知对方为中文系鼎鼎有名的陈贻焮教授 。当老先生得知我是罗荣渠教授的学生时,对罗老师学问人品连声称赞,对罗老师书法高度评价,认为字如其人,行云流水,挥洒自如,有大家气象,堪称学者型书法的典范 。
我体会,罗老师在人格上的魅力,固然与他的家庭出身有关,但主要还是源自他具有高远的境界、渊博的学识和深妙的觉悟 。早在高中时期,他受梁启超倡“少年中国”之影响,发起成立了一个学生社团,取北宋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说,命名为“四为学会” 。成为一名史学家后,他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始终用批判的态度审视学术界对人类社会的已有观察与解释,以满腔热忱探究未知世界,聚焦中国与世界正在发生的蕴含深刻意义的变动及发展趋势,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魄力与勇气创新求异,对“古今上下任翱翔”的境界心驰神往 。
罗老师一心向学、淡泊名利,绝不曲学阿世,在大气、英气和才气之外,兼有一身正气 。身为北大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他在研究生培养、科研成果评奖、职称评定和博士生导师遴选等工作中胸怀坦荡,始终坚持以学术成果为唯一衡量标准,有时甚至不惜力排众议 。他这种“对人无成见,对事有是非”的为人,几近有口皆碑 。
援引一证——马克垚老师对罗老师的评价:“他在北大历史系工作40年,一贯开诚布公,有话就说,不讲情面 。虽然有时让人感到咄咄逼人,但他确是从学术出发,从公出发,胸中并无半点芥蒂 。他把学术看得很重,对自己严格要求 。对他人、对学生,也是如此 。”

罗老师在史学理论、美洲史与美国历史研究等领域都卓有建树,但他的代表性研究成果为《现代化新论》(199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的问世,使罗老师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现代化研究的开拓者和中国现代化理论研究的奠基人 。
罗老师去世后,他的未竟事业在他的生前好友、同事、学生和许多学界同道那里得以接续 。在周颖如师母的协助下,罗老师的两位高足北京大学历史系林被甸教授、董正华教授不遗余力地搜集1993年《现代化新论》出版后罗老师发表的有关现代化的文章,以及书案上、电脑中所存余稿,按内容分专题加以编排,在罗老师逝世一周年之际,《现代化新论续编》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
经林被甸、周颖如等组成的编委会
《北大岁月》收录了罗老师1945年到1946年在西南联大和1947年到1949年在红楼北大求学期间的日记,以及1958年到1996年在燕园北大教书期间的书信、诗词 。复旦大学葛兆光教授对我说,“(这本书)真实地记录了抗日战争以来北京大学不同阶段的历史,十分珍贵、十分难得 。”
罗荣渠(中)主持小型研讨课 。图片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