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的叮咛填空?什么的叮咛填空词语( 六 )



郝斌老师还说:“时空的距离有助我们去观察、认识人和事 。今天想来,也许这些沉淀下来的东西,更能显示罗荣渠的本真 。”
党的二十大报告讲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基本特征,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在学习报告后,我又翻出罗老师《现代化新论续编》和《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本)》,重温他写于30年前的下述文字:
“中国的现代化将是持久的艰苦奋斗的过程”,“中国要开创自己的非传统的现代化模式,它的核心思想是采取低度消耗资源和能源、适度消费的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应建立在人口、耕地、资源、生态、环境、智力开发、社会相对平等七项基本因素的综合配合之上” 。
中国的现代化“应比任何国家都更加珍视知识、科学、教育”,“还必须建立改革时代的新价值观和社会道德规范”;与此同时,“要坚决改变大折腾式的经济运行模式和不断反‘左’右倾的政治斗争方式”,“全力避免每次社会性倾斜都冲击科学与教育的局面”,并要“坚决 *** 商品大潮下的拜金主义”(《续篇》第134-135页,《新论(增订本)》第525-526页) 。
在体会罗老师真知灼见强大历史穿透力的同时,我不由自主地联想起雅斯贝尔斯的一句话:“把历史变为我们自己的,我们遂从历史进入永恒 。”
在罗老师生前身后,对《现代化新论》和罗老师现代理论建树的书评与研究文章为数颇丰,我拜读过其中相当一部分,多为有感而发、有的放矢的上乘佳作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式现代化”提出后,罗老师的学术思想在新生代学人那里得到传承与光大,更有以罗老师现代化学说为专门研究对象的新作相继问世 。
例如,沈湘平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传统文化根基》数次引用罗老师的有关论述,任洁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逻辑》一文中采纳了罗老师“现代化有内源性现代化和外源性现代化之分”的观点,唐爱军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三重论域》一文中对罗老师的“一元多线”理论做了精准阐述与正确运用 。新年伊始,我就有幸读到清华大学任剑涛教授的大作《现代化研究的世界眼光:宏观探究与理论启示》 。任剑涛在该文中指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现代化理论研究,“罗荣渠路径”堪为代表,罗老师的研究“系统呈现了中国现代化理论研究的知识图景” 。前些时日,董正华教授的学生,即罗老师学生的学生,中国社科院边疆研究所的宋培军研究员把他的新作《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起源、学术体系与政治实践》发给我学习 。宋文从世界现代化时空坐标的角度定位中国现代化,在将罗老师在现代化理论方面的重要建树用于为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框架体系提供学术支撑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 。

几十年来,我一直把罗老师的著作放在书架中举手可及的位置,随时翻阅,以期有新的启发与收获 。而罗老师博大深邃的学术精神,更成为我终生能够从中汲取动力与养分的源头活水 。
“岂有文章惊海内,但留清白在人间 。”这一集句楹联,是罗老师生前写给郝斌老师的,上联出自唐代诗人杜甫《宾至》“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下联出自明代诗人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
对于罗老师有无文章惊海内这一问题,历史已经而且继续在给出答案 。这答案日趋明晰,在一些人的意料之中,也出乎一些人的意料之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