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涧的作者资料 滁州西涧的作者是谁

《滁州西涧》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写自然美景,通过对滁州西涧的声色、景物、风貌等细腻描绘,表现出山水之美 。此诗气韵优美,感受细腻,抒情流畅自然,富有意境和感染力,被誉为《唐诗三百首》之首 。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

滁州西涧的作者资料 滁州西涧的作者是谁

文章插图
【文学争鸣】
作者:颜庆余(江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不满足于字面的意思,在诗篇的字里行间,努力推求索解隐含的深义远旨,几乎是每一位批评家的天性 。韦应物《滁州西涧》,谢枋得读出君子在野,小人在位的深义 。苏轼《卜算子》,鲖阳居士读出贤人无助不安又爱君不忘的远旨 。这样读诗不免招致穿凿附会、深文罗织的批评,然而,这样的阅读习惯似乎已经写入学者的基因,难以移改 。在诸多题材中,咏物和写情两类又是比兴寄托手法的重灾区,托物以取义,借男女之情以写君臣大义,是屡见不鲜的诠释 。元好问以《摸鱼儿》词牌填写的《雁丘辞》,既为咏物,又是写情,原本就包含遭受深文罗织的体质 。不过,这首词附有一篇交代具体本事的小序,事先杜绝了穿凿附会的可能,自古以来都只是当成一首颂美至情的词作,并无异辞 。岂料终于还是有学者努力推求索解,从中读出所谓的故国之思的寄托 。
徐晋如先生《元好问〈雁丘词〉是写情之作吗》(《光明日报》(2022年5月30日13版),挑战相沿已久的定论,认为元好问“想要在词中寄托其对哀宗、末帝的无限同情”,“雁丘实指代哀宗在汝上的坟茔”,此词“不是一首爱情颂歌,而是感慨兴亡、心系故国的遗民血泪之唱” 。这篇翻案文章的主要思路是:一、先从此词的内在矛盾提出疑问;二、进而将此词重新系年于金亡之后,由此存在寄托故国之思的可能;三、再引证李治的和词与元好问《幽兰》诗,构建此词与金哀宗自缢幽兰轩之间的联系;四、最后援引杨果的和词,作为旁证 。这样的逻辑进路似乎可以成立,实际上却经不起推究 。
先说第一点 。徐先生读出的内在矛盾包含两点:一是章法上,过片三句引用汉武帝泛舟汾河而作《秋风辞》的典故,造成“下片总有疏离之感,与上片截然两段,不成一体”;二是抒情上,下片的“招魂楚些”“山鬼自啼”“狂歌痛饮”等句,徐先生提出疑问:“汾上雁丘能承载得起如此深重的哀伤吗?”
关于词中引用汉武帝典故的理由,缪钺的鉴赏文章指出三点:一是地点相合,雁丘在汾水之上,汉武帝泛舟于汾河;二是扣住主题,此词咏雁,而《秋风辞》有“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句;三是化用语汇,词中“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二句,本《秋风辞》“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二句 。(《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这三点理由已经足够了,不过,徐先生仍说:“终嫌牵强,便不浑成 。”这里不妨补充一点理由 。胡应麟《诗薮》指出:“《秋风》,百代情至之宗 。”可见在至情的主旨上,《雁丘辞》与《秋风辞》是相通的 。地点、主题、语汇和主旨的相合相通,已足以表现此词上下片的浑然一体 。
关于下片“如此深重的哀伤”的质疑,事实上,这正是《雁丘辞》所以脍炙人口的原因 。许昂霄《词综偶评》评此词:“绵至之思,一往而深,读之令人低徊欲绝 。”而且,上片“恨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开篇就已将“如此深重的哀伤”倾泻而出 。上片与下片的抒情,浑成一体,有何内在矛盾?
次说第二点 。《雁丘辞》的小序,自述瘞雁汾水之上而成雁丘并作诗的经历,时间在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又述后来以《摸鱼儿》词调改定旧作之事 。改定时间并不明确,吴庠《遗山乐府编年小笺》与赵永源《遗山乐府校注》,仍定于旧作之时,而缪钺《元遗山年谱汇纂》只是说:“似亦不会太远 。”徐先生引证李治的和词,中有“诗翁感遇”“拍江秋影今何在,宰木欲迷堤树”等句,推断改定时间在元、李二人桐川相会的元太宗九年(1237年),或稍前数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