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线怎么布置 勘探线布置的原理和方法( 二 )


(2)山前冲洪积扇地区 。勘探线应控制山前倾斜平原含水层的分布及其在纵向(从山区到平原)和横向上的变化特点 。即主要勘探线应沿着冲洪积扇的主轴方向布置,而辅助勘探线可垂直冲洪积扇,即勘探孔呈“十”字型布置(图3-3) 。对大型冲洪积扇,应有两条以上垂直河流方向的辅助勘探线(图3-3),以查明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 。
图3-3 山前平原或山间盆地地区水文地质钻孔布置示意图
1—主要勘探线上的钻孔;2、3—辅助勘探线上的钻孔
(3)河流平原地区 。主要勘探线应垂直于现代及古代河流方向布置,以查明主要含水层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及古河道的分布 。对大型河流形成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应布置网状勘探线来查明含水层的分布规律 。
(4)滨海平原地区 。在滨海平原地区,勘探线应垂直海岸线布置,在海滩、砂堤,各级海成阶地上,均应布有勘探孔,以查明含水层的岩性、岩相、富水性等的变化规律 。在河口三角洲地区,为查明河流冲积含水层分布规律和咸淡水界面位置,则应布置成垂直海岸和河流的勘探网 。
其他松散层分布地区的勘探线,均可根据上述原则,结合地区特点布孔 。
2.基岩区
(1)裂隙岩层分布地区:该地区地下水主要赋存在风化和构造裂隙之中,形成脉网状水流系统 。为查明风化裂隙水埋藏分布规律的勘探线,一般沿着河谷至分水岭的方向布置,孔深一般小于100m 。为查明层间裂隙含水层及各种富水带的勘探线,则应垂直于含水层和含水带走向的方向布置,其孔深决定于层状裂隙水的埋藏深度和构造富水带发育深度,或者一般为100~200m 。
(2)岩溶地区:对于我国北方的岩溶水盆地,主要的勘探线应穿过岩溶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区和主要的富水带 。从勘探线上的钻孔分布来说,应随着近排泄区而加密 。在同一水文地质单元内,钻孔揭露深度一般亦应从补给区到排泄区逐渐加大,以揭露深循环系统含水层的富水性和水动力特点 。勘探线应通过岩溶水补给边界及排泄边界,并有钻孔加以控制,以利于岩溶水区域水资源评价 。在以管道流为主的南方岩溶区布置水文地质勘探孔时,除考虑上述原则外,尚应考虑有利于查明区内主要的地下暗河位置 。
水文地质勘探钻孔布置的一般原则(1)布置钻孔时要考虑水文地质钻探的主要任务和勘探阶段 。例如布置钻孔是为了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还是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寻找基岩富水带,是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还是地下水动态观测等,主要任务不同,钻孔布置必然有所区别 。调查阶段不同,钻孔布置方案也不尽相同 。
(2)钻孔的布置要考虑其代表性和控制意义 。钻孔布设前应充分收集现有地质、水文地质等有关资料,在掌握水文地质情况的基础上布设钻孔,把勘探重点放在未查清的地段或重点地区 。
(3)水文地质钻孔一般都应布置成勘探线的形式,且主要勘探线应沿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类型、岩性结构、埋藏条件、富水性、水化学特征等)变化最大的方向布置 。勘探线上的钻孔应控制不同的地貌单元、不同的含水层(组)、不同的富水区段和边界条件,同时也要照顾到钻孔在勘探线上所起的距离控 *** 用 。对区内每个主要含水层的补给、径流、排泄和水量、水质不同的地段均均应有勘探孔控制 。当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方向性不明显或水文地质条件不很清楚时,可采用勘探网的形式布孔 。对某些必须解决的特殊问题,在勘探线上又控制不住的地方,可个别布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