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原文及解释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原文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原文是这样的:“立,建始也 。夏正立秋,冬正立冬,故谓之立秋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暑去凉来 。立秋时太阳到达黄经135°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秋篇·立秋之日凉风至此清补也 。立字解见春秋 。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了 。从这一天起秋高气爽,月明风清 。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安身立命,四十岁不再困惑,五十岁理解天道规律,六十岁什么都能听得进,七十岁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矩 。”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原文及解释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原文

文章插图
逐句解释: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志:立志、志向 。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于学习 。小时候是被动灌输,还不懂得主动学习,十五岁以后懂得学习的重要了 。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原文及解释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原文】三十而立
立:站立、自立 。
三十岁能够安身立命,站稳脚跟,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 。
四十而不惑
惑:困惑、迷惑 。
四十岁开始不再迷惑于外物,也不迷失于内心 。有一种成熟和睿智 。
五十而知天命
天命:上天的使命,或理解为天道、客观规律 。
五十岁开始理解上天的使命,遵循自然规律,不再跟世界较劲 。
六十而耳顺
耳顺:什么都听得进去,能容忍是非 。
六十岁就什么都能听得进去,对也好、错也罢,喜也好、悲也罢,自己心如明镜,一切了然于心 。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逾矩:逾越规矩、越过规则 。
七十岁内心从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不会逾越规矩、打破秩序 。
心得总结:本篇是千古名篇,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会背诵 。然而真正懂得的人,其实不多,或者说懂了能够参照去做的,少之又少 。
孔子用这几句简单的话概括了人一生的追求,是非常了不起的 。可以说,绝大部分的人都按照孔子所描述的方式在成长 。随着年纪的增加,对于孔子这几句话的认同会越来越多 。少年不识孔夫子,再识已是中年人 。
下面具体来剖析下这几句话的含义 。
“吾十有五志于学”,孔子从十五岁开始立志于求学,开始懂得学识的重要性 。这里的学识不只是书本知识,更多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 。孩提时期还不太懂事,不懂得珍惜光阴,也不懂得为人处世的重要性 。十五岁了终于开悟,有了人生的目标和志向 。人一旦有了志向,就不再浑浑噩噩,就能够理解学习进步的重要性,这时不用逼迫就能自驱前行 。
“三十而立”,人到了三十岁,正是安身立命的年纪 。这时在社会上站稳了脚跟,有了赖以生存的方式,也有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虽然不至于领悟多少道理,但明白了安身立命的行为准则,也有了自己做事的方式、 ***。这句话容易被误会为三十岁事业有成、买车买房、结婚生娃,其实这个“立”,更多的是一种有了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而不再随波逐流、随风飘荡 。
“四十而不惑”,这是说人到四十,不再困惑了 。那什么叫做不再困惑呢?就是人到中年,经历了一些事物、明白了一些道理,不再困于心、惑于境 。不困于心就是,内心不再惶恐纠结,不再那么在意失去和得到,能够从彷徨迷惘中走出来 。不惑于境就是人到中年,会面临很大的压力,上有小、下有老、职场竞争残酷,人会感到无助,这时候能够做到处乱不惊,不被形势所逼迫 。同时中年也是小有成就的年纪,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这时候能够保持定力,不被外物所迷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