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请问一下农村人口为什么外流,为什么有空心村请仔细想一下?


国家政策就是鼓励农民进城 。农民进城增加就业 。增加收入 。开阔视野同时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或技术 。反过来又带动就业 。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的投入 。带动全体农民共同致富奔小康 。年青有为的新生代农民 。有的有文化又有技术 。留在城市更有发展前途 。他们吃苦上进 。祖国的飞速发展有他们的贡献 。华夏腾飞更离不开大家的参与 。前进吧!我们的大中国 。
其他观点:
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流入城镇 。大大加速了中国的城镇化进程 。但也让他们身后日渐远去的农村变得模糊 。大量农民工及其家庭的外流 。对农村治理意味着什么?美国美利坚大学的吕杰在其新著《中国治理的多样性:中国农村的人口流动与制度变迁》中指出 。人口外流瓦解了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 。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关系发生深刻变化 。并改变了农村的制度选择和治理绩效 。
研究显示 。人口外流较少的农村仍然能够维系紧密的社会关系 。并使宗族和村规民约等非正式制度有效运转 。人口部分外流的农村 。村民选举等正式制度愈来愈凸显作用 。也能确保较高水平的农村治理 。但是大量人口外流的农村 。无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制度都无法有效运转 。农村治理陷入僵局 。
农村治理的两个根本问题
吕杰认为 。农村治理需要解决两个根本问题:集体行动与问责 。
分权化改革以后 。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主要来自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村集体经济和村民集资 。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维护 。显然离不开村民的投入和贡献 。
为了避免少数人的搭便车和投机行为 。就需要在村民间达成共识并有效监督 。只有对违反规定的人予以惩罚 。才能使集体行动成为可能 。
与此同时 。问责也是农村治理的关键所在 。村民必须对村委会和村干部进行监督 。避免他们私吞、挪用或浪费公共资产和资金 。并督促他们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
农村治理的两种制度
吕杰指出 。无论何种制度 。只要能够解决集体行动和问责问题 。就能有效运转 。依据其来源和形式 。治理制度可以分为内生的非正式制度和外生的正式制度 。
内生制度包括宗族、宗教、合作社等社会和经济组织 。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彼此信任和交往规范 。内生制度依赖社会关系、声望和共识 。往往需要长期的交往和互动 。而不需要政府等外部机构强加 。
外生制度包括集体公社、村民选举、村党支部、司法机构等 。往往是政府从外部强加的正式规则 。是 “放之四海而皆准” 的 。
不同制度依赖于特定的社会环境 。而社会环境又受到社会结构的影响 。在影响社会结构的因素中 。城乡人口流动是最重要的 。
内生制度与外生制度的转换
中国传统的农村社会是熟人社会或关系型社区 。人与人之间频繁互动且关系紧密 。大家 “抬头不见低头见” 。并信守同样的社会共识 。这种社会环境下内生的非正式制度更加适用 。而外部强加的正式制度往往难以奏效 。
但是 。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 。改变了农村的社会结构 。并使内生制度所依赖的社会环境发生变化 。中国农村日益演变为陌生人社会或松散型社区 。人们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并追求短期利益 。
人口外流带来了新的信息、生活方式和纠纷解决办法 。瓦解了内生制度的运转基础 。使其效果大打折扣 。在人口外流的助推下 。原本不占优势和效果不佳的外生制度日益被人们接受 。并逐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
【我请问一下农村人口为什么外流,为什么有空心村请仔细想一下?】在人口大量外流的农村 。社会结构趋于原子化 。社会环境面目全非 。因为缺乏起码的社会共识 。人与人之间很难合作和协调 。无论是正式制度还是非正式制度 。都无法有效运转 。此时 。人们不得不 “各人自扫门前雪” 。这使农村治理绩效低下 。
关于农村治理制度的选择研究
为了验证上述假设 。吕杰依据 2008 年对 356 个行政村 4000 余人的调查数据 。包括亚洲晴雨表调查和全国农村调查 。进行了研究 。
他以农村根据人口变化而调整土地分配的难易程度 。来衡量内生的非正式制度 。人口结构变化后需要调整土地 。但村民可以依法拒绝 。此时往往需要约定俗成的村规民约来进行调解 。如果能够容易地调整土地分配 。以适应村内人口结构的变化 。那么就说明该村的内生制度较强 。
对于外生的正式制度 。则以村民选举按照法律规定执行的程度来衡量 。只有在村民选举委员会的组织、候选人的提名、正式候选人的确定和候选人数量等方面都做到透明公开和公平公正 。才能说明正式制度是稳健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