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革裹尸的典故出于哪位历史人物?马革裹尸的典故出自哪里

马革裹尸的典故出于哪位历史人物之手?他的功绩又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位英雄人物 。在中国古代,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他就是秦始皇嬴政 。嬴政是我国历史上第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皇帝,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长达百年的纷争,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嬴政在位期间,对内实行了一系系列的措施,巩固了秦朝的统治,对外开疆拓土,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外敌入侵,为后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马革裹尸的典故出于哪位历史人物?马革裹尸的典故出自哪里

文章插图
一、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中的马革裹尸的意思?优质答案1:
“马革裹尸”的原义是死于战场后,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后引申成为国效忠 。
这个典故出自东汉将军马援 。马援说道:“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不应该安安稳稳地躺在自己的床上死去,然后被子孙用棺材敛尸埋葬 。大丈夫战死沙场,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这才是值得骄傲的事情啊 。
优质答案2:
马革裹尸意思是指用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起来 。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
二、青山处处忠骨何须马革裹尸的典故?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南宋年间,岳飞为了抵抗外族入侵,率领义军与金兵浴血奋战的故事 。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他在南宋时期率领义军,多次打败入侵的金兵,被封为武功将军,成为了民间英雄 。然而,由于与宰相秦桧存在矛盾,最终被陷害处死 。在岳飞的生命中,他始终坚持以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为先,对祖国有着无限的忠诚和热爱 。
故事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指的是岳飞领导抗金战争时,无论是在哪个地方,都有义士将士的忠骨被埋葬在青山之中 。"何须马革裹尸还"则表达了岳飞对身后事的不在意,他认为抗金战争是为了保卫国家和民族,即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值得,何必在意自己的尸体是否被安葬 。
这个小故事表达了岳飞忠于国家、忠于民族的精神,他坚持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忠诚不渝的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精神财富 。
三、马革裹尸的典故出自哪里?优质答案1:
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意思是现在匈奴、乌桓还在侵扰北部边境,想请求攻击的 。男儿应当死在边野,以战场马革裹尸还葬罢了,怎么能躺在床上安心享受儿女侍奉呢?
马援是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新朝末年,马援投靠陇右军阀隗嚣麾下,甚得其器重 。后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 。
东汉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官至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 。
建武二十五年(49年),他亲自率领4万大军前往武陵讨伐,取得大胜 。不久,因为天气炎热加之水土不服,许多士兵生病,马援也不幸染上了暑疫,一代名将病逝在军中 。
正如他生前所说:“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
现在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在桂林市区还有一座伏波山 。
清,徐锡麟也借用这个典故写了一首诗
《出塞》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
【马革裹尸的典故出于哪位历史人物?马革裹尸的典故出自哪里】优质答案2:
马革裹尸的典故最初出自《战国策·齐策四》记载的故事 。故事中,晋国名将韩起率领军队攻打齐国,齐国用马革裹尸来抵挡晋军攻势,以此鼓舞士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