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后代历史学家很少提起天启大爆炸?


沸沸扬扬的天启大爆炸 。各种神奇观点都有 。其实爆炸被传得太夸张了 。咱们还是看看相关记载 。通过细节推测一下吧 。

为何后代历史学家很少提起天启大爆炸?

文章插图
最为权威的记载是《明实录》中的:
(天启六年五月戊申)王恭厂之变 。地内有声入霹雳不绝 。火药自焚 。烟尘蔽空 。椽瓦飘地 。白昼晦冥 。西北一带相连四、五里许房舍尽碎 。时厂中火药匠役三十余人尽烧死 。止存一名吴二 。上命西城御史李灿然查报 。据奏:塌房一万九百三十余间 。压死男妇五百三十七名口 。
《明实录》中非常明白的告诉了我们 。这是一次火药爆炸 。造成的结果是西北方向四五里的房屋都震塌颗 。具体为10930多间 。死亡人数为537人 。
有一个细节就是火药厂中的工人死亡30多人 。只有一个叫做吴二的人活了下来 。
这个吴二是怎么活下来的?没有记载 。
最为细致的记载是《天变邸抄》中的:
天启丙寅五月初六日巳时 。天色皎洁 。忽有声如吼 。从东北方渐至京城西南角 。灰气涌起 。屋宇动荡 。须臾大震一声 。天崩地塌 。昏黑如夜 。万室平沉 。东自顺城(应作“承”)门大街 。北至刑部街(今西长安街) 。长三、四里 。周围十三里尽为齑粉 。屋以数万计 。人以万计 。王恭厂一带 。糜烂尤甚 。僵尸层叠 。秽气熏天 。瓦砾盈空 。而下无从辨别街道门户 。伤心惨目 。笔所难述 。震声南自河西务 。东自通州 。北自密云、昌平 。告变相同城中 。即不被害者 。屋宇无不震裂 。狂奔肆行之状 。举国如狂 。象房倾圮 。象俱逸出 。遥望云气 。有如乱丝者 。有五色者 。有如灵芝黑色者 。冲天而起 。经时方散 。合科道意火药局失火 。缉拿奸细而报 。伤甚多 。此真天变大可畏也 。
这里的描写 。就细致多了 。先是有“吼叫”一样的声音 。从东北方传向西南方 。然后涌起了“灰气” 。房子开始摇晃 。
紧接着就是一声巨响 。然后天色昏暗 。房倒屋塌 。倒塌的房屋“数万” 。死亡人数也“以万记” 。
为何后代历史学家很少提起天启大爆炸?

文章插图
问题来了 。这里和《明实录》中的记载就有了出入 。灾难造成的后果严重多了 。几百人和数万人 。可不是一个概念 。
哪个是真的呢?
再看看后面的记录 。你会发现《天变邸抄》有着很强的“创作感” 。比如“僵尸层叠”、“瓦砾盈空”“屋宇无不震裂”、“举国如狂”……
由此可以猜测 。《天变邸抄》并非官方通报 。而是经过演绎和润色的 。就类似于官方发个文件 。街头小报解读夸张一下 。
再看看《国榷》的记载:
丁未 。王恭厂灾 。东自顺城门 。北至刑部街 。坏民居万余区 。男妇死五百三十余人 。盖火药局骤发也玄武门(今神武门)火神庙守门内臣 。闻乐音三叠出自庙中 。见有火球滚出 。腾空而去 。众方属目 。俄东城声如霹雳 。天地昏暗 。上在乾清宫 。走避建极殿 。御座俱倾 。大殿工人坠死二千余人 。凡死伤俱裸露 。衣服飘挂西山之树 。昌平教场衣服成堆 。员弘寺街轿中女赤体无恙 。石驸马街大石狮飞出顺城门外 。
《国榷》的作者谈迁是一位平民 。他的记载参考了官方通报 。也访问了当时的亲历者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 。上面的这段文字细节很多 。但是并没有夸张润色的感觉 。
这里记载的不同点 。就是提到了“火球腾空而去” 。这个应该是目击者看到的情况 。爆炸实况 。然后就是皇宫中修大殿的工人被震落坠亡2000多人 。这个应该是宫中传出来的的消息 。作者记录了下来 。真假未知 。
为何后代历史学家很少提起天启大爆炸?

文章插图
(《国榷》)
最让人惊奇的细节就是:死者都是全身裸露 。衣服都飘落到了西山和昌平教场;某轿子里的女子人没受伤 。衣服没了;石驸马街大石狮子飞到了顺城门外 。
这个就是天启大爆炸最吸引人的地方 。为什么衣服都没了?
看看这个写法 。可以想想这样一个场景:作者谈迁访问一位老人 。老人说 。我看到他们身上衣服都没了!又访问一个人 。那人说 。我爹临死前说西山那边树上挂了很多衣服 。第三个人说 。我听说顺城门外多了一个石狮子 。看起来就像石驸马大街的一样……
于是 。作者就这么记录了下来 。
所以 。实际情况有可能是这样的:火药大爆炸带来了房屋倒塌 。也带来了火灾 。很多死者衣服都被烧没了 。伤者脱下了烧着的衣服 。巨大的爆炸气浪 。把老百姓晾晒的衣服吹到了城外的某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