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反思20条 语文教学反思案例 教学反思范文( 三 )


在新课程 思想的指导下,一些老师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亮眼的 教学设计,越来越令人眼花的教学课件,越来越热闹非凡的小组讨论 。一节赏心悦目的语文课结束了,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呢?“花枝招展”的课堂设计真的能让学生静下心来,对文本进行潜心解读吗?一晃而过,让人目不暇接的课件,留给学生回味只不过是几张美丽、有趣的图片罢了 。乱哄哄地讨论看似探究,但大多缺少明确的指向,学生海阔天空的发言,甚至胡言乱语,却还会受到表扬鼓励,名曰:“有新意,有创新 。”
我认为,一节好的语文课,应重在求“实” 。教师不能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而忽略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面对新课程标准,我们现在缺少的不是 *** 而是冷静 。我觉得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匡正人心:
一、把握拓展的“度”,潜心于读文
语文课堂的拓展延伸,如同给学生打开了面向生活、社会、世界的窗户,让他们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引发了学生更为深刻的思考,这对于提高学生
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可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 。有的课堂过分注重内容的拓展,忽视了语文课的本体训练 。一位教师教学《新型玻璃》 一文时,设计了这样的读研专题:“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作用呢?请自主选择一种新型玻璃,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研读,然后向大家汇报 。”学生没费多大力气就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罗列出来,至于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对这些特点、作用进行说明的,学生则根本没有去细细研读、体味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所谓的新理念,将《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在设计研读专题时,既不注意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年龄特征,结果只能失去语文课应有的本色,“种别人的田,荒自家的园”,将语文课上成常识课,让课堂成为少数尖子生的“一言堂” 。
语文的拓展延伸应以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为基础,潜心于会文才是语文的根本 。试想如果没有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没有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分析理解,那么其他的一切活动必将成为海市蜃楼 。
二、弃空泛表演,做“实的”训练
“生活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 。有的老师为了追求语文课堂形式的多样化,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会唱歌的老师在课堂展示歌喉;会画画的老师在台上挥毫泼墨 。那会武术的老师就该拿十八般兵器在教室逐一亮相 。是想:“这究竟是语文课,还是才艺展示呀 。”当然,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针对某个环节进行相关的表演,这确实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 思想 。但如果不顾文本内容,就是单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把表演当成课堂时尚的道具,那么 这种做法就很值得磋议了 。有的课堂热热闹闹、唱歌跳舞,学生的活动形式多,唯独读书不多,语文教学变成了艺术教学 。例如,某教师教学《狐假虎威》时,是这样活跃课堂:教师请5名学生分别戴上狐狸、老虎、小鹿、兔子、野猪的头饰进行表演,其余学生当导演 。当导演的学生给其他同学的表演进行 评价 。爱表演,爱看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这一教学活动的确迎合了学生的心里需求 。教师的话刚说完,课堂气氛变得异常活跃 。学生们有的找头饰,有的戴头饰,有的扮鬼脸… 在表演、 评价中半节课的时间转眼即过 。可细思量,在这看似活跃的课堂中学生究竟得到了什么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