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鹬蚌相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鹬蚌相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不是一方单方面付出就能维持的,更不是一方单方面索取就能满足的 。所以,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理解和包容 。否则,只会让彼此的关系越来越僵硬 。因此,女人在婚姻中,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男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
来源:北晚新视觉
“蚌的肉被鸟的嘴夹住了,蚌又用壳把鸟的嘴反夹住了,那么,它们是怎么开口说话的?”目前在垫江县文化路小学读五年级黄圣凯提出这个问题,面对侄子的问题李娟竟有些无所适从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鹬蚌相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文章插图
于是,她仔细看了侄儿的课本,“是西师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为了给侄儿解释清楚,李娟也查了原文 。“我用百度百科查了,这是《战国策》里面的一篇文章,侄儿学习的是这篇文章的白话文 。”
李娟告诉他,《鹬蚌相争》选自《战国策·燕策》,记载的是辩士苏代借用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来说明赵燕相持会给两国都带来祸害,从而阻止了赵国攻打燕国 。
对于黄圣凯的问题,重庆巴蜀小学语文老师刘俐宏称,“首先要对孩子的批判精神和怀疑态度,以及对知识较真的精神点赞 。”刘俐宏老师说,既然孩子提出了疑问,那么我们作为家长、作为老师,就要跟着这个疑问来找到答案 。
“比如,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试试,把嘴闭上,其实也可以发出声音的,只是不是很清晰 。”
除了通过试验找到答案,还可以引导孩子,“这是一个寓言故事,重点的是要明白故事里所表达的道理 。在这里,作者是用了拟人手法来说,如果真正较真,鹬和蚌就根本不是一个物种,它们之间是不会有对话的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基础教育分社刘江华老师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这个学生的质疑是很好的,课本里的故事是从《战国策》里出来的,古文就是这么记载的,我们暂时不会更改教材 。”
网友评论
有网友认为:质疑好,但要质疑到点子上,比如寓言故事,前提就是寓言,这很明确,去质疑这个就是本身没有理解什么是寓言 。好比童话一样,为什么到24点水晶鞋就变回去了,有科学依据么?当然没有啊,因为这是童话啊
还有网友表示:孩子有质疑,这本身没问题 。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正确引导 。老师回答的也没问题,重点应该关注寓言故事里的道理 。这个年纪的孩子,正在接受新的事物,给予正确的道路和理念,使我们必须要做的 。
也有网友调侃: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带了!
延伸阅读:人教社回应8岁男孩质疑羿射九日
2019年6月14日,福州8岁的男孩小冯因质疑语文课文《羿射九日》出错上了热搜 。
上二年级的小冯提出,课文中前一段刚提到“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下一段又提到“他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既然晒干了,那后羿是怎么蹚的?是不是课文出错了?”
小冯向老师和妈妈提问,都没有得到明确答案 。随后,这个问题被小冯的妈妈何女士发到了朋友圈求助,也引发了广大网友的讨论 。
一位参与课本编辑的林先生说,这是一篇神话,也是新版教材,全国已有不少地方反映该问题,目前,他也没法肯定对错,要提请到编写组,请更专业的专家或文学家判断,明年9月,此处课文可能被修订,会有更可理解、更合理、更严谨的版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