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鞅、张仪、白起、吕不韦、李斯等都建功于秦,为何不得善终?( 二 )


公孙鞅、张仪、白起、吕不韦、李斯等都建功于秦,为何不得善终?

文章插图
↑白起会死 。但绝不会失败↑
4、白起(约公元前332年-公元前257年)
白起之死 。很多人都觉得可惜 。当然也有人觉得他是活该 。是他一生杀戮无数的报应 。
然而我们不能忽略的是 。白起死的时候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白起生年存疑) 。而他一生的主要战绩 。贯穿了他的大半生涯(从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之战到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 。他用了三十多年时间 。为秦国立下不朽战功 。
关于白起的死因 。在于长平之战后 。他和秦昭襄王以及范雎为首的文官集团产生了重大的分歧矛盾 。
他越权了!!
实际上 。在范雎进入秦国 。并以“远交近攻”战略取得了秦昭襄王的倚重之后 。他和白起之间的矛盾就已经逐步加深 。范雎此人心胸狭窄 。偏偏白起功劳太大 。总是抢他的风头 。因此心中暗恨 。
长平之战后 。白起希望一举灭掉赵国 。他的动机当然包括建立不朽功勋 。然而他也是出于一个优秀军事家的判断和直觉 。认为赵国败亡就在一举 。然而赵国展开了外交攻势 。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重金贿赂范雎 。
范雎当然不想让白起取得灭亡赵国这样的功勋 。又收了赵国财物 。便说服了秦昭襄王放弃了灭亡赵国的最佳机会 。
公孙鞅、张仪、白起、吕不韦、李斯等都建功于秦,为何不得善终?

文章插图
↑白起最后的选择让人深思↑
等到赵国后来反水 。不按照约定交付给秦国六座城池 。秦昭襄王大怒 。想再出兵灭掉赵国时 。白起却以患病为由拒绝奉命带兵 。他告诉秦昭襄王 。现在已经无法战胜赵国 。不如休养 。秦昭襄王内心不爽 。仍一意灭亡赵国 。派遣王陵率军攻打赵国 。大败而归 。
这时白起病好了 。秦昭襄王坚持让白起带兵出征 。挽回丢掉的面子 。报复赵国的违约 。可白起却爱惜羽毛 。坚持认为此战必败 。没有打的必要 。
盛怒之下 。秦昭襄王改派王龁代替王陵出征 。仍是惨败 。而且秦军损失巨大 。秦昭襄王亲自去找白起 。要求他带兵攻赵 。可白起仍然拒绝 。并劝秦昭襄王先养精蓄锐 。
秦昭襄王对白起的耐心已经越来越少 。他免掉了白起的官职 。贬为普通士卒 。继而流放白起 。范雎这时来了一句:“白起被流放 。很不服气 。而且口出怨言” 。秦昭襄王彻底失去了理智 。派使者追上白起 。赐了他一把剑 。一代战神自刎而死 。
白起的死 。其实是没法避免的 。他的功劳太大了 。功高震主 。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白起唯一的生还希望 。就是打胜仗 。并且还得像王翦灭楚那样 。向秦昭襄王表明自己的心志在于荣华富贵 。
可白起 。竟然为了基本国策和秦昭襄王对抗 。实在不智 。
打不打得过赵国 。你可以有自己的判断 。但打不打赵国 。就不应该是你一个武将该做的决策 。偏偏白起在这里顶牛 。那不是找死?
唐玄宗时期 。哥舒翰明知率兵出了潼关就是必败 。仍然不得不带领部队出征 。最后落得名声尽毁 。连命也丢了 。可他如果不出征 。那就会是白起 。高仙芝 。封常清等人的下场 。
君要臣死 。臣不得不死 。白起能够选择的 。无非是早死还是晚死 。而且秦昭襄王已经够给他面子了 。可是白起爱惜羽毛 。不肯去打必败之仗 。当然 。打输了也极可能是个死 。
其实白起这么做 。反而是对的 。想想哥舒翰可怜的结局 。白起的自杀结局已经是很好很好的了 。
其他观点:
首先说明 。张仪被秦武王驱逐第二年故于魏 。吕不韦是在去巴蜀的路上选择自杀的 。秦国这些有功之大臣为何不得善终呢?卓著的功绩背后 。往往也捆绑着许多个人与邦国命运 。个人功名与国家荣辱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问题中所提到的这几个人 。都是秦国功绩卓著之臣 。然而又是矛盾源头 。他们为何到最后要面对如此矛盾的局面?
公孙鞅、张仪、白起、吕不韦、李斯等都建功于秦,为何不得善终?

文章插图
首说改革者商鞅 。商鞅不是战国首个改革者 。却是最成功的一个改革者 。他的成功在哪?首先在于有个绝对信任和支持他改革变法的秦孝公;其次他在最野蛮 。最落后 。最贫穷的秦国建立了战时法治国家的秩序;再者 。建立了秦国社会政治经济的诚信体系和公正体系;最后改革了秦国的军队体制 。这些在当时看来是前所未有的 。
秦之是个多原始民族的诸候国 。这个多民族不同文明的多民族 。而是处于原始部落野蛮的多民族 。战国时期 。秦国人的祖先源起于西陲 。后来秦穆公灭西陲原始戎狄数十国 。收复雍岐之地才有了秦国的基础 。几百年来秦人与其它诸候国不同 。秦人一直与戎狄人原始部族居住在一起 。过着马背和刀口舔血的生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