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为何发展到了徙木立信的地步?


因为平民奴隶根本没有太多利益 。贵族和皇帝掌握所以土地 。
其他观点:
先解释一下徙木立信的故事 。该故事出自《史记-商君列传》原文:孝公既用卫鞅 。鞅欲变法 。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 。未布 。恐民之不信 。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 。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 。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 。辄予五十金 。以明不欺 。卒下令 。意思是商鞅想要实施变法 。怕天下人对自己产生非议 。于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 。有人能够搬到北门的给赏十金 。百姓很奇怪 。没有人去搬 。后来又把赏金提高到五十金 。有一个人把木杆搬到了北门 。获得了五十赏金 。于是商鞅开始颁布法令 。开始变法 。
【战国,为何发展到了徙木立信的地步?】此事主要讲的是商鞅为了取信于民 。让百姓相信政府的法令所做的 。这件事发生在秦国 。说明秦国百姓不相信政府的法令 。由此 。推想到战国 。战国本就是大争的时代 。从春秋的数百个国家到战国的七雄争霸 。最后秦国统一 。从诸侯国家数量增减上来看 。就可以知道战争的残酷 。由于战争频繁发生 。导致诸侯国之间、人与人之间都是为了生存而战斗 。可见并不信任 。商鞅通过徙木立信 。取得了百姓的信任 。奠定了政府说话算话的开端 。当然政府的公信力不仅是一次徙木立信就得到百姓信任的 。后期对于违反法令的太子以及秦国的贵族都进行了残酷的处罚 。才使商鞅之法通行全国 。这也是商鞅最后被车裂的一个原因 。不管怎么说 。商鞅虽死 。但商鞅之法在秦国生根发芽 。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