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须有是什么意思解释?岳飞的罪名莫须有是什么意思( 四 )


“等到风一起来,它便爱惜那万窍,不肯让它们虚度,于是使它们同时呐喊起来 。”如此,才有无意思的意思了吧 。
“虚空尽由他虚空,知道他是虚空,而又偏去追迹、去察明,那么这是很有意义的,这实在可以当得起说是伟大的捕风”——周作人有一种可以通过他的独特句式表现出来的逻辑 。句式上回撤加递进,前半部分回撤,后面部分递进 。回撤部分照顾到了刻薄读者的心思,后一部分的递进却能够超过前一部分回撤的基点,达到部分否定前者、进而超越前者地步的一种表达效果 。
“知道他是虚空”,却“偏去追迹、去察明”,于是反而是“伟大的” 。在《道义之事功化》里,周作人说:“道义必须见诸事功,才有价值,所谓为治不在多言,在实行如何耳 。”这一表白,通常被看作是他用来解释后期附逆行为的理由 。他认为作为儒家要义的“仁义”,离开了功利便不存在 。“羞耻化为勇气而仍还是羞耻”——人是最靠不住的,自我剖析有时是自我美化,而自我美化有时又是自我剖析 。有意思的是,复杂矛盾的性质同时在他身上并存 。这是他的真实,是真实而不是深刻,他敢真实得不惮于被人发现上述复杂与矛盾 。一个人要真实,是要有底气的 。真实的底气,不是在于自信,而在于自知和自省 。或者说,只有在自知自省的质地上,真实才是值得信赖的 。所以,他依然能运用他的表达逻辑,在回撤退守之后,说若“以仁存心,明智的想,勇敢的做”,即便羞耻,那也是一种“新的羞耻” 。说狡猾也罢,说真实也罢,从中或许是种有立足点、有态度的试图创造、超越的努力 。
《死之默想》里,周作人谈到关于死的问题 。他觉得仙人活上两百万岁是浪费时间、无裨实际的生活,万一活过两百万年后浩劫到来就此长逝,还不如五十岁的凡夫俗子爽快利落,故不值得费心去求 。长生不老不值得渴求,死又不能避免,而“人世的快乐自然是很可贪恋的”,那他就觉得,西人所谓如凤凰涅槃的轮回便不失为最好的向往——“活上五百年,便尔蜕去,化为幼凤” 。下一次的新生在前一次的死亡之后,新生依然以前一次的形态出现,但又是在前一次的毁灭上去芜存菁,这样的新生称得上一种“蜕变” 。
如果说历史循环论是一种关于重复的发展观,就好比活上两百万岁而无所裨益的生活,那么凤凰涅槃式的向往,估计是捕风者的真正伟大所在了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重复是始终退回到起点,超越是要发力大过于阻力,才能在起点上真正向前一小步 。重复固然是必须的,爱恨情仇、七情六欲从来没有变化,但在情感重复的过程里,人的观念应该发生改变 。英国哲学家欧克肖特就认为“传统”本身不是确定的,或者说不是写在纸上的就是传统,传统如流水般,不能停滞或控制——传统是历代经验的积累,传统在继承并重新创造过的人身上 。
《雨天的书·霭理斯的话》里,周作人引用《性的心理研究》里说的:“有些人将以我的意见为太保守,有些人以为太偏激 。世上总常有人很热心的想攀住过去,也常有人热心的想攫得他们所想象的未来 。但是明智的人,站在二者之间,能同情于他们,却知道我们是永远在于过渡时代 。在无论何时,现在只是一个交点,为过去与未来相遇之处,我们对于二者都不能有什么争向……在道德的世界上,我们自己是那光明使者,那宇宙的顺程即实现在我们身上……我们所有的技巧,便在怎样将那光明固定的炬火递在他(后来人)的手内,那时我们自己就隐没到黑暗里去 。”他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人生观”,把自我看成过去与未来的一个衔接点,不过分看轻自己,不过分重视自己,内心如晨光般熹微闲静,像一个将很久不会被见到的人那样被谈论,新的自然到来,旧的自然抛却 。这样想来,捕风者之无意思的意思,其意思不在小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