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三不知”应该有三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
“三”表示多数 。因此 。“三不知”就是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了解的意思 。
例句:“如果我们直接登门亮明警察身份去调查 。对方肯定不肯透露真情 。来一个一问三不知对付我们 。你又能拿她怎么样?”
第二种解释
《论语·尧曰》:子曰:“不知命 。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 。无以立也;不知言 。无以知人也 。”
我们读《论语》读到最后 。才能读到这一段话 。我的理解是 。孔子告诫他的弟子们 。要是不懂“命”“礼”“言” 。那么 。这个人就白活了 。也就做不了人了 。我怀疑《论语》才是“一问三不知”的原始出处 。
第三种解释
事件的起因、发展、结局 。也指事件的开始、中间、结束的全部过程 。
《左传》:荀寅自知失言 。于是感慨说:“君子之谋也 。始中终皆举之 。而后人焉 。今我三不知而入之 。不亦难乎?”
——我个人认为 。我们学习语文 。没有必要太过纠结这些“惚兮恍兮”“恍兮惚兮”的东西 。只要知道大致的意思和基本用法就可以 。
其他观点:
朋友们不仅听过“一问三不知”这句话 。而且也都说过这句话 。但“一问三不知”到底指的是哪“三不知”?其中又有什么典故呢?可能就有很多朋友不太清楚了 。今天我就给朋友们讲解一下:

人们常说:“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文章插图
“一问三不知”这句话的出处:
“一问三不知”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中:君子之谋也 。始衷(同“中”)终皆举之 。而后入焉 。今我三不知而入之 。不亦难乎! 。
那么 。有的朋友问了 。什么是《左传》?写的又是哪些内容呢?
人们常说:“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文章插图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 。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完整的文学作品 。
《左传》记录了从鲁隐公到鲁哀公之间 。共计二十七年的历史 。它也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之一 。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
“一问三不知”这句话的典故:
朋友们知道吗 。“一问三不知”这句话还有个典故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讲解一下:
公元前468年 。晋国大将荀瑶 。率领重兵攻打郑国 。
人们常说:“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文章插图
朋友们 。郑国在春秋初期也是一个强国 。郑武公由于复国有功 。受到重用 。之后他的儿子郑庄公将郑国发展至巅峰 。
后来由于内乱 。导致国家日益衰败 。郑国逐渐沦落成为一个弱小的诸侯国 。
由于郑国兵力不足 。无法抵抗晋国军队的凶猛进攻 。于是郑国国君便派人到齐国去搬兵求救 。
而齐国和郑国是盟友关系 。也是合作伙伴 。十分清楚如果郑国一旦被晋国消灭 。将会变成唇亡齿寒的威胁 。
于是为了防止盟国郑国吃亏 。便派大夫陈成子带兵去救援 。
人们常说:“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文章插图
正在齐、晋两国军队准备开战时 。有个名叫荀寅的门客前来报告陈成子:“有一个从晋军逃过来的人告诉我 。晋军准备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营地 。准备把我们齐军全部消灭 。不知我们能否顶的住?要是不行咱们就赶紧撤退吧!”
陈成子听后十分生气 。便骂道:“我们出发之前 。国君已有命令 。让我们‘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兵 。也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 。
因为我们的援军马上就到了 。齐国军队就是我们坚强的后盾 。我们怕什么!
晋军即使出动一千多辆战车 。我们也不能因为害怕而逃避不战 。
你今天居然能讲出“灭自己志气、长敌人威风”这种话 。你等回国以后 。我一定将此事上报国君 。”
荀寅自知失言 。于是感慨的说道:“君子之谋也 。始中终皆举之 。而后人焉 。今我三不知而入之 。不亦难乎?”
我跟朋友们解释一下荀寅所说这番话的意思:当我们准备谋划一件事情时 。必须要将这件事情的开始、经过和结果 。三方面都要考虑周全 。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
对于这件事情 。我什么都不知道 。就慌忙向上级报告 。怎能不碰壁呢?
不久后 。齐国的二十万援军赶到 。并且还有五千辆战车 。
几天后 。晋国大将荀瑶见取胜无望 。无奈之下只能撤兵回国 。
随后 。陈成子也率领军队大奏凯歌 。班师回朝 。
朋友们 。这就是“一问三不知”这句话的典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