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被称为“诗鬼”,为何其留下的经典之作甚少,且感觉不如李白、杜甫有名?


谢谢邀请 。《诗鬼》《诗仙》《诗
【李贺被称为“诗鬼”,为何其留下的经典之作甚少,且感觉不如李白、杜甫有名?】圣》 。这都是圈内朋友送给他们的
戳号 。和诗传下来的多少没什么关
系 。其原因还是佳作不如李白、杜甫
的多 。少的原因主要是李贺英年早逝
。没给他更多施展才华的时间 。
其他观点:
也许是历史介段性条件制约的原因造成的
其他观点:
今天我要说的是李白、杜甫、李贺三位唐代诗人 。或许有的头条朋友会问 。怎么把李贺与李白、杜甫摆在一起?这也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啊 。的确李贺远没有李白、杜甫名气大 。下面 。就把三位诗人逐一分析比较 。以解邀邀之问 。
首先 。我们要说说李贺这位诗人 。他也是生活在唐代 。并且他的诗也有着自己非常独特的文学风格的 。可以说自成一体之风 。即“长吉体” 。所以说 。对长吉体这类诗歌比较熟悉和比较了解的人来说 。他们应该第一个就想到了唐代大诗人李贺 。这位诗人称号上虽不比李白和杜甫 。但也被尊为“诗鬼”(与诗仙、诗圣、诗佛等齐列之名) 。李贺的才华 。其实也是十分的高的 。李白和李贺一样都是浪漫主义诗人 。在当时也是非常厉害的人物 。但是他们两个又有着不同的特点 。李白其实是生活在唐代最鼎盛的那一个时期的人物 。而李贺却生话在盛唐衰退期 。生活在转变过程中的那个过渡期人物 。所以说 。同样都是浪漫主义的诗人 。但他们两个的风格却有着很大的差异 。李贺的风格虽然很浪漫 。但是他的浪漫中会带有一些现实的感觉 。他通过浪漫主义的手法写一些对那个时代不幸的事情或者通过非常浪漫的写作感觉 。写一些自己内心的痛苦 。这才是他要写的东西 。所以说他的写作会带给人另外一种风格的感觉 。让人感觉到真的是十分的有意思和有趣 。李贺最厉害的一点就是他真的脑子十分有想象力 。这点我们必须得佩服他读过的神话故事 。那可真是相当的多 。他的每一篇诗里面几乎都包含神话这个特色 。所以也正是因为这样 。人们才感觉他其实更像是一个鬼才 。所以说他的外号才叫“诗鬼” 。就国人后来对他的评价来看 。他其实是除了李白之外 。浪漫主义最厉害的一个 。但这个人又是十分可惜的一个 。老天爷在他年仅27岁的时候 。就把他带走了 。但是在他短短的27年里 。却带给我们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我不敢相信 。如果他能活到60岁 。又能写出多少诗 。诗史又会怎样评价 。提到\"黑云压城城欲摧\" 。\"雄鸡一声天下白\" 。\"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大家或许都在内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激动 。而这些千古佳句的作者正是李贺 。他的诗歌想象极为丰富 。经常用神话传说托古寓今 。清代学者姚文燮评价李贺的诗歌 。有\"深刺当世之弊 。切中当世之隐\"之义 。可谓一的切中要害 。鲁迅也很同情李贺的不幸 。且\"年轻时较爱读唐朝李贺的诗\" 。在他手书古人的诗文中 。李贺是最多的一位 。毛泽东主席与陈毅元帅探讨诗词时也曾说:\"李贺的诗很值得一读 。不知你有兴趣否?\"李贺的一生以诗为业 。虽然自己仕途比较坎坷 。但是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可以说是很高 。李贺个人生活虽不如意 。但却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鞭挞黑暗的诗篇 。虽然此间心情\"瞧悴如刍狗\" 。却增长了生活阅历 。扩充了知识领域 。在诗歌创作上建树颇丰 。可以说“诗鬼”李贺用自己超于常人的文采与想象成就了他独树一帜的诗歌 。他自成一体的诗歌也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他自己 。但是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 。李贺内心中仍然有着无限的愁绪以及繁重的情思 。可以说隐藏在他的诗歌之后的难言之隐需要慢慢挖掘和思考 。下面 。从他这首《南园》诗中挑选出的一首 。我们或许能够管窥发现他的内心世界:寻章摘句老雕虫 。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 。文章何处哭秋风?这首诗歌的前两句描述其清寂艰苦的书斋生活 。其中隐隐地流露出怨艾惆怅之情 。首句说诗人的青春年华就消磨在这寻章摘句的雕虫小技上了 。固然其中隐含着谦虚之语 。甚至让人感觉都有些自卑自贱了 。但事实上其中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 。李贺一向以文才自负 。曾把他自己比作\"汉剑\" 。\"自言汉剑当飞去\"(出自《出城寄权璩、杨敬之》) 。抱负远大 。但是残酷的现实使他处于\"天荒地老无人识\"(出自《致酒行》)的窘迫境地 。\"雕虫\"一词出于李贺笔下 。实则是他的愤激之辞 。句中的\"老\"字用作动词 。有终老纸笔之间的意思 。包含着无限的辛酸 。接着次句用白描的手法来写他刻苦读书与写作的情形;一弯影影绰绰的残月 。低映檐前 。渗透着一种惆怅与悲戚 。抬头望去 。像是当帘挂着的玉弓;天将破晓 。而他还在孜孜不倦地琢句谋篇 。至此 。李贺的孜孜不倦的坚韧精神可见一斑了 。令人佩服 。后面两句写诗人读书无用 。以及有才学却仍然郁郁不得志的原因 。这两句苍劲悲怆 。把诗人的个人遭遇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 。具体的背景 。当时\"辽海\"指东北边境 。即唐河北道属地 。从809年(元和四年)到812年(元和七年) 。这一带割据势力先后发生兵变 。全然无视朝廷的政令 。唐宪宗曾多次派兵讨伐 。屡战屡败 。弄得天下疲惫 。而藩镇割据的局面依然如故 。因此朝廷重用武将 。却轻视儒生 。这就是作者长期怀才不遇的根本原因 。正是因为这种令他惆怅的局面 。使他处于一种忧愤之中久久难以自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