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全息投影技术原理3D全息投影技术什么时候有的

3D全息投影技术是一种利用全息照相原理和激光光源进行投影的技术 。通过激光的空间相干性和波纹性质,将三维物体反射的光波进行记录,生成全息图像后再通过光学成像,使其呈现三维全息影像 。该技术具有投影效果逼真,视觉冲击力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展览、广告等领域 。
一:3d全息投影技术原理
3D全息投影原理是把一个真实的三维立体图像转换成一系列具有立体效果的平面图像,并通过投影仪将其投射到空间中,从而形成一个立体影像 。
拓展:3D全息投影技术还可以用来 *** 立体影像模型,用于工业设计、建筑设计、艺术装饰等各种应用 。此外,3D全息投影也可用于普通家庭演示,模拟实际环境,以及演示各种事件的发展过程 。二:裸眼3d全息投影技术
目前技术是达不到的,还有裸眼3D技术其实不建议1小时以上的连续观看,电影一般最少90分钟,但是我知道宝莱克数字展厅在裸眼3D投影这一块技术是足足的 。
三:3D全息投影技术什么时候有的
总是有人抱有这样的幻想:在未来,人类可以完全抛弃电视、电脑、手机这些带有屏幕的显示产品 。就像在各种各样的科幻、谍战大片中,用手一挥,巨大的显示屏上多页图表或者照片直接出现在面前,无需触碰屏幕,用手一挥,屏幕上的内容自然切换,甚至能够让不同时空的人面对面进行交谈 。所有这些,都被统称为全息影像技术 。
根据 *** 给出的定义,真正的全息影像技术是指通过相干光干涉原理记录和查看图像,当合适地将其呈现时,便可以精确地再现被记录物体的三维外观 。是一种记录被摄物体反射(或透射)光波中全部信息(振幅、相位)的照相技术,而物体反射或者透射的光线可以通过记录胶片完全重建,仿佛物体就在那里一样 。通过不同的方位和角度观察照片,可以看到被拍摄的物体的不同的角度,因此记录得到的像可以使人产生立体视觉 。
全息影像技术的发展史
1947年,英国人丹尼斯盖博(Dennis Gabor)在研究电子显微镜的过程中,提出了全息摄影术(Holography)这样一种全新的成像概念,并获得了诺贝尔奖 。全息术的成像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以条纹形式记录物体发射的特定光波,并在特殊条件下使其重现,形成逼真的三维图像,这幅图像记录了物体的振幅、相位、亮度、外形分布等信息,所以称之为全息术,意为包含了全部信息 。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全息图像的成像质量很差,只是采用水银灯记录全息信息,但由于水银灯的性能太差,无法分离同轴全息衍射波,因此大量的科学家花费了十年的时间却没有使这一技术有很大进展 。
1962年,美国人雷斯和阿帕特尼克斯在基本全息术的基础上,将通信行业中“侧视雷达”理论应用在全息术上,发明了离轴全息技术,带动全息技术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技术采用离轴光记录全息图像,然后利用离轴再现光得到三个空间相互分离的衍射分量,可以清晰的观察到所需的图像,有效克服了全息图成像质量差的问题 。
1969年,本顿发明了彩虹全息术,能在白炽灯光下观察到明亮的立体成像 。其基本特征是,在适当的位置加入一个一定宽度的狭缝,限制再现光波以降低像的色模糊,根据人眼水平排列的特性,牺牲垂直方向物体信息,保留水平方向物体信息,从而降低对光源的要求 。彩虹全息术的发明,带动全息术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 。传统全息技术采用卤化银等材料制成感光胶片,完成全息图像信 。
20世纪60年代末期,古德曼和劳伦斯等人提出了新的全息概念———数字全息技术,开创了精确全息技术的时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