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毛尖有什么历史渊源?

【紫阳毛尖有什么历史渊源?】

紫阳毛尖有什么历史渊源?

文章插图
陕西紫阳多山多水,物产丰富,紫阳茶便是其中最知名的一种 。紫阳在上古巴国时期产茶,西汉时期出现茶叶贸易,唐朝时山南茶列为贡品,宋、明时期以茶易马,逼得茶农“昼夜制茶不休,男废耕,女废织”;清朝时在一大批地方文人的鼓噪下,紫阳茶成为稀罕灵奇之物 。“自昔岭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仅此一句,紫阳茶就该列为神品了 。在人类历史上,恐怕只有紫阳以茶作为形象大使而名缰利锁 。
历史渊源
史料记载:在东汉末年,佛教传入紫阳时,紫阳茶和紫阳茶文化便开始萌芽并逐渐兴盛 。僧侣坐禅讲经由于佛规而不能饮酒,饮茶提神醒脑是最好的办法 。寺院来客不敬酒只敬茶,这种待客方式先被民间接受,进而传入官府 。此后,为进贡而兴植的茶园就陆续产生,其规模不断增大 。
唐代,陕南茶叶作为金州“土贡”,成为进献给朝廷的山珍 。紫阳是陕南茶的主要产区,采摘、制作、饮用的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陕南茶文化 。陕南茶不仅作为宫廷官吏享用的天然饮料,也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陆续进入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日常饮食之中 。紫阳茶风味独特,是西北人民的嗜好品和生活必需品,也是茶区人民换取食盐等生活用品的山货特产 。大量的茶叶销售到西北地区,不断增强和加深了汉族人民与少数民族同胞的联系和交往,成为汉族和少数民族团结共济的纽带 。
明代《茶法》的制定与实施,朝廷实行以茶易马,巩固边防,刺激和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出现了“其民昼夜沼茶不休,男废耕,女废织”的繁忙景象 。后因茶税苛重,民不聊生,在古金牛茶区出现了拔茶植桑的现象,外地茶客越过集散地——汉中、西乡,直达紫阳“买茶装蓖” 。故至清代,兴安知府叶世卓为紫阳茶写下了“自昔岭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再次印证了紫阳茶的辉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