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单位只建一个工作群,下班不发信息,您怎么看?


4月28日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正式印发《香洲区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工作措施》(下称《措施》) 。其中规范香洲区直各单位、各镇街等单位微信工作群、新媒体账号管理是28条措施之一 。背景:两个关键词

一个单位只建一个工作群,下班不发信息,您怎么看?

文章插图
以上是这个问题的一个背景资料 。请注意官方对这个问题的表述 。有两个关键词: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
1、这是配合有关精神进行的具体措施 。某种程度上属于阶段性措施 。而且这种阶段性措施带有试点性质 。试图通过这种措施规范 。解决很多问题:
(1)微信群泛滥
很多单位 。成立了无数的微信群 。有时候 。就为了问一件事 。相关的几个人就被拉到了一个微信群 。然后事件结束后 。微信群又没有及时解散 。
这样就会产生无数的群 。
(2)微信群交叉
由于都是一个单位的群 。没有建立恰当合适的群名 。导致其他的工作也会发到这个群里 。但是可能涉及到的人员又是不同的 。
对于工作人员来说 。不堪其扰 。
(3)内容庞杂
单位的工作群 。是因为工作而建立 。建立之后 。群的内容在没有严格规范的情况下 。就会发生异变 。可能会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工作造成了干扰 。
(4)造成泄密
大部分工作微信群都是临时起意的结果 。没有正式的群名称 。一个单位中大部分微信群的人员都有重叠 。不同人群涉及到微信群常常由于没有仔细辨认而信息误发 。涉及到比较正式的信息内容 。就容易造成泄密 。带来麻烦 。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
(5)传播失当
在工作群里 。除了工作之外 。每个人都有经常浏览移动资讯的习惯 。看到有趣、有料、搞笑等内容 。随时分享已经成为浏览标配 。
把非工作内容传播到工作群的行为屡见不鲜 。作为机关单位 。有些非工作内容的传播本身就是不恰当的 。如果再有某些人点评几句带有倾向性、评论性、调侃性、泄愤类的话语 。就会对相关人员造成误导 。
假如这样的内容被人无心截图到大众传媒 。就可能引爆新的热点话题 。对整个单位甚至地区的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
毕福剑当年的酒桌上的个人言论被人录音发到网上 。就是属于传播适当 。其中自然有其个人不小心、不严谨的问题 。但录音者和传播者的居心也存在很大问题!
(6)角色错位
《劳动法》规定有明确的工作时间 。尽管有加班之类的行为会抹杀这种时间界限 。但生活和工作还是有明显的界限的 。
而微信群在非工作时间发布工作信息 。就会把这种已经被加班抹杀的界限 。进一步的模糊 。
从工作人员本身而言 。就会把工作角色带入生活 。比如某个单位正在研讨的城市规划设想 。有可能通过微信的只言片语形成蝴蝶效应 。
也容易把生活带入工作 。把休息时间看到的一些不合适的内容分享到工作群 。带来传播适当、泄密等问题 。干扰工作的严肃性 。
2、两个关键词外 。还配合有一个弹性很大的调整词:原则上 。
原则上是一个弹性词 。也就是在具体措施之外会有一定的调整 。这种调整会突破具体措施的要求 。当然 。这样的调整权限一定是掌握在相应层级的领导手中的 。一个单位一个微信群 。非工作时间不得发布工作内容 。原则上其实:
(1)是一种粗放的规范 。旨在扼杀微信群的泛滥 。
这是踩刹车!先刹住乱建群、乱传播、无界限的做法 。
(2)是一种小心的尝试 。想要在移动互联高度发达的条件下 。解决相关部门工作程式与移动互联的接轨问题 。
这是稳方向!把工作、工作人员、工作流程和机制拉回到传统的严谨、规范和稳定的轨道上来 。
(3)是一种积极的探索 。试图获得传统工作方式接轨互联网的过渡措施 。从而逐步导入一种平稳过渡、合理接轨、渐次应用的长效机制 。
这是加油门!在原则规范的基础上 。为新媒体在工作中的采用、融入和发挥积极作用开设了一条绿色通道 。
(4)是一种新体系建构的开始 。一定会为互联网、自媒体与工作的合理匹配和融合 。并发挥积极作用 。建构出一个相对完整、规范、有效且严谨的机制 。
对于其他单位的启发和借鉴
1、职场、企业 。此类问题或许更为严重 。很有必要回头看
微信群形式主义和基层减负问题在职场、在企业更为广泛 。只是大量的非公众公司并不具备影响力 。才使问题不容易凸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