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方丈、瀛洲最早出自《山海经》嘛,是不是徐福虚构的?


蓬莱、方丈、瀛洲最早应出自秦或更早些的山东半岛 。是噫造的神山(现今的山东蓬莱 。与之无关) 。
山东半岛海上多出海市蜃楼 。徐福寻长生药到过山东半岛 。也许听人讲过海市蜃楼的影像 。他也许并未亲眼见过 。所以海上有仙山\" 。当地民间也许早有传说 。而名子也许是徐福自己编造的 。秦始皇也就相信了 。于是 。才有了徐福东渡的大逃亡 。其实 。徐福也知道这″仙山\"根本寻不着 。自知死罪难逃 。所以才不得不编造谎言而为寻保命 。
《山海经》中也提到过这″三座神山\" 。所以《山海经》的成书不一定是出自″先秦\" 。也许成书在许福东渡之后 。″蓬莱、方丈、瀛洲\"也因此随之出了名 。编书者就将这三山之名编入书中 。所以个人怀疑 。《山海经》成书应在秦始皇死后 。如果《山海经》成书于前秦 。秦始皇时期肯定有人知道 。如此 。徐福的″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之说就唬不了秦始皇 。
所以 。应该说″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是徐福虚构的 。《山海经》成书也应在秦始皇死后 。而并非出自前秦 。
应该是:先有徐福编造的海上有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 。秦始皇相信了 。然后有了徐福东渡大逃亡 。之后有人将这三座仙山之名写入《山海经》 。
其他观点:
“忽闻海外有仙山 。山在虚无缥缈间 。”先上结论 。只有“蓬莱”一山确凿无疑出自《山海经》 。其余两山则可见于先秦典籍《列子》之中 。蓬莱、方丈和瀛洲三神山的组合定名、以及随后的名声大噪 。应当是在司马迁写《史记·封禅书》的时候 。
(一)三神山溯源
如果检索关键词 。会发现 。我们熟知的三神山即“蓬莱、方丈、瀛洲” 。其中只有“蓬莱”的的确确记载于《山海经》的《海内北经》之中:
“蓬莱山在海中”
寥寥几字之间 。并无多少仙气环绕 。而且也仅有“蓬莱”这孤零零的一座山 。似乎并无特殊之处 。而与此同时的先秦典籍中 。另有《列子》记载了“五山”的组合:
“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 。二曰员峤 。三曰方壶 。四曰瀛洲 。五曰蓬莱 。”
可以看到 。这其中就包含了方壶(方丈)瀛洲、蓬莱这三个出现在《史记·封禅书》中的三神山原型 。
到了汉代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 。他就挑选了《列子》中的三座神山拿来作为典型 。并且在如椽巨笔之下 。渲染了一个令人向往的虚幻世界:
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 。此三神山者 。其傅在勃海中 。去人不远;患且至 。则船风引而去 。盖尝有至者 。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 。其物禽兽尽白 。而黄金银为宫阙 。未至 。望之如云;及到 。三神山反居水下 。临之 。风辄引去 。终莫能至云 。
三神山在渤海之中 。这里生活的飞禽走兽皆为雪白 。以黄金白银作为宫阙 。最为主要的是 。这里生活着诸位仙人 。这里有不死之药!
在战国末年求仙问道的大背景下 。作为大一统帝国的建立者秦始皇 。不仅不能免俗 。甚至执念更甚 。于是 。便有了文化史上 。最为著名的“徐福东渡”之传说 。
齐人徐市等上书 。言海中有三神山 。名曰蓬莱、方丈、瀛洲 。仙人居之 。请得斋戒 。与童男女求之 。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 。入海求仙人 。
(二)徐福的宝典
天下这么大 。我到底该去哪里找药?当时的的徐福 。恐怕是提前认认真真做过一些功课的 。毕竟这个“招商项目”的金主 。可是史无前例的秦始皇 。光靠忽悠可不行 。
【蓬莱、方丈、瀛洲最早出自《山海经》嘛,是不是徐福虚构的?】此时 。一个战国时期的奇书就映入他的眼帘之中——《山海经》 。徐福有没有可能是用其中的《海内经》来作为寻找三神山的地理书籍?
从以下几个小点来看 。似乎是可能的 。
1、时代背景
从历史上看 。刘邦在攻入咸阳城之后 。萧何曾经在秦国宫室内发现了古籍《山海经》 。而萧何当时的确是将其看作和《禹贡》一样的地理图书的 。
“汉初 。萧何得秦图书 。故知天下要害 。后又得《山海经》 。相传以为夏禹所记 。”

蓬莱、方丈、瀛洲最早出自《山海经》嘛,是不是徐福虚构的?

文章插图
所以 。关于《山海经》是当时秦帝国的藏书这一点毋庸置疑 。那么徐福有机会接触这本书吗?
实际上 。《山海经》成书时间在战国 。而徐福虽然生卒年不祥 。但是也大致生活在战国末期至西汉初期 。其年纪与刘邦、项羽等人略同 。所以 。至少从年代上来说 。徐福是有可能接触到此书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