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龙说赵太后全文翻译触龙说赵太后原文及翻译注释( 三 )


秦攻赵,赵向齐求救,赵长安君到齐为人质,齐兵出,赵危机解除,这样一个自成系统的事件从逻辑上来说是完整的,如果单从文学上对其分析,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出破绽的 。然而正是这种逻辑上的“胜利”,极易给人们造成这样的误导: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 。实际上,不是的,这也是一篇“假”历史 。
首先,历史事件的对照 。一个事件的发生,如果涉及到多个人物,那么,这些人都会有自己对这个事件的看法或记忆 。历史事件也一样,如果涉及到诸多国家,那么,这些国家也都会有自己的记载,尤其是涉及到战争,《左传?成公十三年》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历史中记载最多、最真实的就是战争 。《触龙说赵太后》这篇文章最早出现在《战国策》,司马迁《史记》在《赵世家》中,指出“赵太后新用事”应该是在“赵孝成王元年”,司马迁将其看作是信史,然而我们翻看《秦本纪》以及《田敬仲完世家》,就会发现,对应“赵孝成王元年”这一年,既无记载秦伐赵,也无记载齐救赵之事,而且出土的睡虎地秦简《编年记》记载说这一年秦国正在攻打韩国,直到五年后才有秦赵长平之战 。总之,从秦、赵、齐三国各自历史记载,以及整体历史逻辑上来说,可证《触龙说赵太后》是一部文学作品,而非历史事件 。
其次,上文提到《战国策》中有一些篇目是改编的前代故事或者改编的其他国家的故事,那么这篇《触龙说赵太后》有没有可能也是改编自其它国家的故事呢?在《战国策·燕策》中的确有这样一篇极为相像的文章,那就是《陈翠合齐、燕》,只不过这篇文章是说为了合好燕齐两国,大臣说服太后,让燕国太后的儿子到齐国做人质 。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篇文章:
《触龙说赵太后》
《陈翠合齐、燕》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
陈翠合齐、燕,将令燕王之弟为质于齐,燕王许诺 。太后闻之大怒曰:“陈公不能为人之国,亦则已矣,焉有离人子母者,老妇欲得志焉 。”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 。太后盛气而揖之 。
翠欲见太后,王曰:“太后方怒子,子其待之 。”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 。”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 。”太后曰:“老妇不能 。”太后之色少解 。
陈翠曰:“无害也 。”遂入见太后曰:“何臞(音qú,意为瘦)者也?”太后曰:“赖得先王雁鹜之余食,不宜臞 。臞者,忧公子之且为质于齐也 。”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没死以闻 。”太后曰:“敬诺 。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 。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陈翠曰:“人主之爱子也,不如布衣之甚也 。非徒不爱子也,又不爱丈夫子独甚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 。”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