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电子元件市场 深圳电子元件批发市场( 二 )


黄杨(化名)是东莞一家耳机生产企业的老板,他的企业正是伴随着华强北的快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 。他告诉采访人员,很多华强北的耳机都是附近东莞等地像他们这样的企业甚至一些作坊生产出来的,因为多年生产供应积累了很多供应商和客户资源,他们不需要跑客户,不需要找供应商资源,生产的量也能保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高水平上,所以能在保证一定质量基础上把成本和价格压到最低 。“不过华强北供货商渠道鱼龙混杂,什么价格档位的产品都能提供,电子产品质量也会参差不齐 。”
在潮电智库董事长孙燕飚看来,华强北代表着深圳这个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独特气质,不断创新求变,市场需要什么,马上就供给什么 。“有人做制造,有人做渠道,有人做销售,高度分工,并以华强北为出口 。”孙燕飚对采访人员表示 。
换句话说,华强北是珠三角这个全国最大的电子产业生产基地的门面和窗口,有了全国乃至全球最齐全的生产制造链为依托,华强北的神奇也在意料中了 。
2.聚集效应
从第一家到第一大
基于10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1990年在《国家竞争优势》中首先提出产业集群概念 。他认为,形成产业集群后,不仅各类资源迅速集聚,降低各种交易成本;也会在集群内形成高度的分工体系,在高强度的竞争合作中,激励创新和突破,并形成强大外部经济性,最终形成其他地方难以企及的成本、产品、品牌优势 。
华强北及周边正是最典型的电子产业集群 。在华强北,供应商只需要一个柜台,不需要到处去找客户;电子厂家也不用再到处跑,只要到这里就能买到所需的电子元器件,而且电子元器件供应商多了,采购成本也变低了 。就这样,从上游元器件到中游生产制造再到下游市场,减去了运输成本,既可以制造又可以贸易,既是源头也是终点,华强北一米柜台背后是一条完整的电子产业链,从珠三角的某个工厂一直连到物流末端的消费者手里 。
1988年,位于华强北的深圳电子大厦开出一个1400平方米的电子元器件交易市场,这是国内第一家电子专业市场 。从此,“一米柜台”的创富神话开始兴起 。“一米柜台”指的就是电子市场无数个1.2米宽的柜台,每一个柜台都是一个商铺 。
“正是这个全国第一家电子市场,把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压抑已久的电子产品的需求引爆,同时将深圳及珠三角强大的电子产业供应链全面激活”,一位珠三角产业链人士告诉采访人员,此后,华强北和庞大电子产业集群相辅相成、相互成就,不断聚集更多的优势资源 。最后,前者成为了亚洲最大的电子交易市场,后者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基地 。
那时的年代一切都在野蛮生长 。当时的亲历者回忆,“华强电子市场发盘的时候,6万平方米的商铺招商,3小时内一抢而空 。当时一个商铺的申请登记表,下楼拿到街上转手能卖5万块 。”因为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只要不是傻子,抢到了商铺谁都能发财!”
据说为了维持秩序,发盘当天,附近派出所出动了所有警力 。
造富神话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来掘金 。华强北涌入了四万多家电子公司和几十万电子从业者,上演了日均客流超50万人次、电子类产品年销售超千亿元的传奇 。
孙文平是1999年来到深圳的,当时华强北异常火爆的通信市场,给他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也让其意识到这个行业的无穷潜力,从此在深圳扎下根来 。当时全国各地的手机经销商都要来华强北找货源,中间环节耗费大量精力,为解决这个难题,孙文平等人2005年联合一些省级代理商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手机经销商联盟,2007年更是发动华为、酷派、天时达等57家手机企业共同组建了深圳市手机行业协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