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为什么要将临终的老人搬到正厅?( 二 )


闽南一带搬铺时还必须把室内的神像、香炉等物转移到其他地方或遮盖起来 。以免有所冲犯 。
凡此种种 。都因“十里不同风 。百里不同俗”的差异 。但这个仪式中的关键“搬铺”都遵循着同样的原则 。这不得不惊叹中华传统文化为什么会一脉传承了 。因为它在演变的过程中 。体现的是对于大自然(神)的敬畏 。对于长者的“孝” 。对于后世子孙的寄寓 。这就是文化传承里的真、善、美 。
【在农村为什么要将临终的老人搬到正厅?】

在农村为什么要将临终的老人搬到正厅?

文章插图
另外 。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卷十的这段描写:古所谓路寝 。犹今言正厅也 。故诸侯将薨 。必迁于路寝 。不死于妇人之手 。非惟不渎 。亦以绝妇寺矫命之祸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古时诸侯死后 。不能停尸于小寝 。因为这是休息的地方 。诸侯的妃嫔和近侍们都在此地 。很容易借此干涉朝政或继承人 。因此一定要“迁于路寝”;议事的地方是士大夫们聚集之处 。可以有效杜绝后宫之祸 。此之谓“不死于妇人之手” 。这恐怕是第一次公开记载“寿终于正寝”服务于政权的记录吧 。
这个“搬铺”只是传统殡葬习俗中的一个环节 。它演化成为民间一种习俗 。本身也是出于对即将“老去”的亲人的一种特殊人文关怀 。虽然是基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但心理需求也是人性的需求 。有这样的需求 。就必然衍化出形式不一的习俗来 。比如生者的房屋称\"阳宅\" 。墓地则称\"阴宅\" 。生者爱受人尊敬 。因而人们也就百般地\"尊敬\"死者 。给他们磕头、上香 。生者要吃饭 。因而也就给死者上祭品等 。这些看似很唯心的做法 。其实亦是生者对理想生活的一种神交吧 。
不过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 。流传于民间的习俗正一点点地消失 。这些消失的 。无论是精华 。还是糟粕 。都是一种传承 。科技的发展 。让我们越来越具备科学的观点 。对于一些传统的习俗 。自然就会分辨出各自喜好 。所以 。一些习俗走向消亡 。是一个自然的法则吧 。
当然 。对于现在很容易在葬礼上看到的超长的“西乐队” 。坦胸露背大跳艳舞 。送葬沿途大喇叭播放最新流行歌曲……凡此种种 。肯定是烟花散尽无风波 。谈何传承而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