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蜀相诗_杜甫的蜀相原文

杜甫的蜀相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首诗的意思是:安得有一千间房子,让天下寒士都住进去,不要担心自己的生活会受到影响 。

杜甫的蜀相诗_杜甫的蜀相原文

文章插图
一、杜甫蜀相中的名句?蜀相作者:杜甫 (唐代)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二、蜀相杜甫赏析及手法和感情?
这首诗是杜甫在漂泊西南时,为追怀诸葛亮所作 。
这首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一是抓住祠堂典型环境的特征,来渲染寂静、肃穆的气氛,把诗人对诸葛亮的怀念表现得十分真切 。二是对诸葛亮的政治活动作概括的描述,勾画出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的形象 。结尾两句,更从诸葛亮功业未遂留给后人无限怀念,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美和惋惜之情 。这两句苍凉悲壮,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
三、从思想性和艺术性赏析杜甫的蜀相?【杜甫的蜀相诗_杜甫的蜀相原文】这首联两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是自问 。这里不称“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亲切 。特别是其中的“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环境生疏,所以才下了这样一个“寻”字 。这个寻字有着丰富的含义,它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 。后一句“锦官城外柏森森”自答 。这是诗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用来呼应前一句 。“柏森森”三个字还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 。这两句直承“蜀相”的诗题,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述的笔墨 。
第二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 。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却非常渺茫 。想到这里,诗人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 。“自”和“空”互文,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 。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透过这种爱国思想的折射,诗人眼中的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 。
“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的事 。诸葛亮《出师表》上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频烦”,多次地烦劳 。另一说见清代汪师韩的《诗学纂闻》,汪师韩认为“频烦”是唐代俗语,意思与“郑重”差不多 。“天下计”,是指统一天下的谋略 。具体地说,这里指诸葛亮所制定的以荆州、益州为基地,整饬内政,东联孙权,北拒曹操,而后统一天下的策略 。“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 。“开济”,“开”指帮助刘备开创基业;“济”是指辅佐刘禅匡济艰危 。“济”,有完成的意思,也可以解释为守成、成了事业 。“老臣心”,指诸葛亮尽忠蜀汉,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
这颈联两句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 。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因为这一联是全首诗的重点和核心,所以诗人从开篇起便暗运斧斤,不断蓄势,一路盘旋,到此才着力点明,并用了浓重的笔墨 。这也正合乎律诗中间二联“宜乎一浓一淡”的写作法则 。这一联同时还是杜甫以议论入诗的范例 。本来,以抒情为主是诗歌的显著特征,一般并不夹有议论 。但是杜甫在这方面却打破了常规,而常以议论入诗,这不仅使他的诗歌内容有了特色,还体现了杜诗的一种技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