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女子年龄的代称 古代对不同年龄的女子的称呼

现在人们问年龄都是通过直接到的数字回答 , 而在古代 ,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女子的称呼却别有一番韵味 , 如“金钗之年”、“豆蔻年华”、“碧玉年华”与“桃李年华”等 。
一、金钗之年

古代对女子年龄的代称 古代对不同年龄的女子的称呼

文章插图
金钗之年一般是指女子十二岁的年纪 。在古代 , 女孩子到了十二岁的年纪要戴钗 , 所以后来金钗就成了女孩年纪的代称 , 金钗之年也特指女子十二岁 。
因为在古代 , 女子出嫁得比较早 , 一般在及笄之后就开始嫁人 , 所以在正式出嫁前 , 就得先找好婆家 。后来 , 金钗之年是指代女子十二岁的年纪就一直被后世沿用 。
二、豆蔻年华
古代对女子年龄的代称 古代对不同年龄的女子的称呼

文章插图
豆蔻年华泛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豆蔻原本是一种植物 , 唐代诗人杜牧有《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 , 豆蔻梢头二月初” 。
用早春二月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拟体态轻盈、芳龄十三的少女 。再加上“年华”二字 , 更清楚点明了这个令人喜爱 , 亭亭玉立 , 含苞待放的年龄段 。
三、及笄(jí jī)之年
古代对女子年龄的代称 古代对不同年龄的女子的称呼

文章插图
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 , 就把头发盘起来 , 并用簪子绾住 , 表示已经成年 。“及笄”之年即年满15岁的女子 。
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 。《仪礼·士昏礼》:“女子许嫁 , 笄而醴之 , 称字 。” , 《礼记·内则》:“女子许嫁 , ……十有五年而笄 。”因此 , 及笄之年 , 也是指女子出嫁的年龄 。
四、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古代对女子年龄的代称 古代对不同年龄的女子的称呼

文章插图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指的是女子16岁 。碧玉年华也叫碧玉之年 , 是古代人们对16岁年轻女子的称呼 。碧玉年华出自唐李群玉的《醉后赠冯姬》诗:“桂影浅拂梁家熏 , 瓜字处分碧玉年 。”
【古代对女子年龄的代称 古代对不同年龄的女子的称呼】古代二八年华也是指的16岁 , 也叫破瓜之年 。“破瓜”是因为“瓜”字在隶书及南北朝的魏碑体中 , 可拆开成二个八字 , 二八一十六 , 故当时人们以破瓜表示女子芳龄 。
五、桃李年华
古代对女子年龄的代称 古代对不同年龄的女子的称呼

文章插图
桃李年华是女子20岁的代称 , 桃李 , 比喻人的青春年少 。出自明徐谓《又启严公》:“誓将收桑榆之效 , 以毋贻桃李之羞 , 一雪此言 , 庶酬雅志 。”
清姚鼐《旌表贞节大姊六十寿序》:“吾尝阅归熙甫作《顾文康之女寿序》 , 言其家隆盛 , 能以艳阳桃李之年 , 而有冰雪风霜之撡 。”
六、花信年华
古代对女子年龄的代称 古代对不同年龄的女子的称呼

文章插图
花信年华指女子24岁 , 花信 , 花开时期 。花信年华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 , 也泛指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出自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 , 快打扬州百面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