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职场人士,如何应对年龄的危机感?


一句话 。学习提升的速度 。超过年龄增长的速度 。便会从容应对年龄的危机感 。进而让你在职场里变得越 来越有自信 。

作为一名职场人士,如何应对年龄的危机感?

文章插图
你所认为的年龄大就成危机了 。可能是个伪命题
阿里巴巴集团社会招聘网 。曾发布一条只招老人的招生简历 。要求年龄在60岁以上 。与子女关系融洽 。有 1年以上网购经验 。3年网购经验者优先 。还有爱好阅读心理学、社会学等书籍内容者优先等等 。年薪范围 是35万-40万 。
本以为 。前来应聘的老人会寥寥无几 。没想到 。前来应聘的老人且不乏有才华的却是络绎不绝 。过半应聘者有大专本科学历 。还有不少博士、硕士 。甚至还有用双语进行申请的 。
仅从这一点 。就在充分说明 。年龄大与小与就业成功率低与高 。没有必然联系 。实力爆表 。退休年龄都可以再就业 。秒杀一切没有真才实学之员工;同样 。实力偏弱 。即使年纪轻轻 。也照样不会被公司所青睐 。
作为一名职场人士,如何应对年龄的危机感?

文章插图
应对年龄危机感 。需要把握好5种思维 。
一是当下思维 。知乎大V采铜曾在他所著《精进》提到 。开始一件事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 。其次就是现在 。
年龄日益增长 。因年龄所形成的优势与资本日趋下滑 。这些我们是无法改变的 。而能改变的就是通过紧紧抓住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的时光 。去学习、去实践 。不断地提升自己 。这样才有掌握感 。
不要抱怨职场里所遇到的各种不公平与不适应 。长期下去 。除了消耗成长的时间 。消磨个人的斗志 。降低个人的当下执行力之外 。再没有实际用处 。与其终日杞人忧天地担心被裁、被辞 。莫不如抓住每一个能抓住的机会 。趁势逆袭 。才是靠谱的 。
二是精进思维 。完成事情有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即微习惯 。也就是说不再乎一朝拥有 。只注重天长地久 。
无论是在职场的哪个领域 。都不要放弃精益求精的标准 。更不能停止自身的成长 。比如 。个人从事文案工作 。就要坚持天天练笔 。以保持自身的撰写热度;从事产品销售工作 。就一天也不能停止对市场行情的关注 。以保持对销售信息的敏感度等等 。
李小龙曾有一句话 。“我并不怕一次性练习一万种踢腿的人 。怕的是将一种踢腿练习一万次的人 。”要想使自己由平凡变得非凡 。将个人的能力升级为核心竞争力 。没有一天接一天的持续练习是不行的 。而真正可以了 。那么 。年龄危机或许就变为转机 。
作为一名职场人士,如何应对年龄的危机感?

文章插图
三是复利思维 。所谓复利思维 。其本质就是:进行事情A 。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 。又会反过来加强A 。不断循环 。
股神巴菲特曾说:“人生就像滚雪球 。关键是要找到足够湿的雪 。和足够长的坡 。”在理财方面 。他一直运用复利思维 。坚持稳健投资 。一生中99%的财富 。都是他50岁之后获得的 。
身处职场当中的我们 。也要懂得运用复利思维来投资个人的业务技能 。正如《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当中所述 。我们持续完成好人生当中属于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利用我们的业余时间 。搞好职业规划 。开辟我们的“第二产业” 。也就是我们的副业 。而这个副业是完全可以对主业起到辅助与帮衬作用的 。形成的效果就会呈迭代之势 。
职场当中 。时常会听到有的同事在议论 。小赵PS技术好 。开始在下班以后接单给人画海报;小王精通摄影技术 。工作之外的时间帮人拍照;小张现在不但文案写得好 。还经常给各大自媒体投稿等等 。像这种将副业当成主业的有益补充 。若干年后 。就可以实现主副自主切换 。相辅相承 。相益得彰 。
四是长期思维 。真正的高手 。走得都是长期主义路线 。在职场当中 。没有一两年就可以得到丰厚回报的工作 。有些工作就是需要进行长期的投入 。才会随着任职时间的延长 。工作经验的丰富 。而变得越来越香 。
比如 。从事临床医学研究的人员 。往往都是经过5年以上的经验积累 。才敢对某些病给出直接结论;再比如 。有些从事研发、实验等技术类人员 。想要真正搞出些名堂来 。没有少则5年 。多则10年的持续研究 。也是不能“出炉”的 。而真正得利了 。基本上也步入中年甚至老年了 。
所以说 。年龄大了 。在没有持续积累业务技能的情况下 。是一种荒费 。但能瞄着一件事 。坚定不移 。持续做下去 。技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则是一种必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