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中“煮豆燃豆萁”,你觉得曹植是豆还是萁?

【《七步诗》中“煮豆燃豆萁”,你觉得曹植是豆还是萁?】
豆是曹植 。萁是曹丕 。这个问题很简单 。没有什么争论 。故意与众不同 。歪解诗词 。哗众取宠 。装做功课才是罪恶!
如果波叔说的成立 。我想问各位三个问题:
1 。荆轲刺秦到底是失败了 。还是荆轲最后主动放弃了?
2 。红孩儿是不是太上老君的私生子?
3 。真假美猴王 。被打死的是真孙还是假孙
类似的问题不计其数 。如果文学经典都照着这么歪解 。还美其名曰做功课了 。真不敢想象会是什么结果!
波叔说了八个字:国之大师 。无畏生死 。我想回他八个字:当生不死 。当死不生!我理解的曹植是不怕死的 。但他不想那样窝囊的被曹丕杀死 。哪怕喝着酒写着诗猝死都比被曹丕杀死有价值有意义 。中国文人不怕死 。怕的是死的没意义没价值!如果不是为了求生 。如果他已经做好了写完就死的准备 。他的这这首诗断不会写豆萁 。而是会用一首慷慨激昂的诗给他的人生划上个不圆满的句号!如果真的无畏生死 。曹植甚至会骄傲的对曹丕说:“你说让我七步之内做诗我就做诗吗?你不配听我做诗 。要杀便杀!我曹植绝不眨一下眼!”文人的一个大前提 。是人!
虽然我不同意波叔的观点 。但我誓死捍卫他说话的权利
以上
其他观点:
我认为曹植应该是萁吧 。曹丕是豆 。因为曹植最后是死了的 。就像豆萁被燃烧化成灰烬的 。曹丕活了 。但是 。他最后也明白了自己的所作所为不对 。可也没有用了 。因为他杀人太多 。尤其是至亲更是如此 。步步紧逼 。才有了曹植最经典的<七步诗> 。

《七步诗》中“煮豆燃豆萁”,你觉得曹植是豆还是萁?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这首诗 。细细想想 。到底曹植将自己比作豆还是萁 。还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
有两个版本 。最早记载在《世说新语》 。
《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 。漉豉以为汁 。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漉(lù):过滤 。
豉(chǐ):煮熟后发酵过的豆 。也作菽(shū) 。
还有一版本 。出自《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
《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豆萁:豆梗豆茎 。晒干可作柴薪 。
《七步诗》中“煮豆燃豆萁”,你觉得曹植是豆还是萁?

文章插图
曹植的全才 。的确让曹丕有危机感 。然而这样的伎俩实非君子所为 。所以七步成诗真实与否 。也是个历史之谜 。姑且以之为真了 。
一般认为 。
曹植这首诗比兴 。自比为釜中豆 。被豆萁所煮 。隐喻自身处境维艰 。兄弟相残 。曹丕不念兄弟情 。自身任人宰割的残酷现实 。满是痛恨之情 。
然而 。细细想来 。还是有疑问的 。
曹植自比为豆 。熟而为汁 。好歹保全了 。甚至升华了 。然而曹丕为萁 。却燃之殆尽 。尸骨无存了 。到底谁宰割谁?
郭沫若就曾作过《反七步诗》 。
煮豆燃豆萁 。豆熟萁成灰 。
熟者席上珍 。灰作田中肥 。
不为同根生 。缘何甘自毁?
郭沫若先生是在质疑《七步诗》的历史真实性 。认为曹植不可能写这样自相矛盾 。漏洞百出的诗 。反其意而用之 。赞扬一种自我牺牲 。甘愿奉献的精神 。
其实 。豆与萁的下场都是凄惨的 。豆成了汁 。萁成了灰 。谁也没放过谁 。玉石俱焚而已 。
不妨换个角度考虑 。
曹植意在指出豆与萁本一体 。一损俱损 。
与其说写诗自救 。不如说死前劝谏 。
写这首诗固然为了自救 。然而依曹植的智商 。恐怕早已意识到自己的下场 。写诗不过个借口罢了 。不惧死 。惧手足相残 。有违天理 。惧兄弟俱焚 。曹魏将危 。
与其说愤恨 。不如说绝望 。
相煎何太急!对曹丕的愤恨固然有 。更多是绝望 。兄弟相残 。不顾手足情谊 。置死罢休 。曹植是心痛 。无奈 。绝望的 。
诗 。便成了情感爆发物 。
豆与萁俱损 。得益的是燃箕煮豆的人 。
萁焚了 。豆熬成汁了 。得益的无非是煮豆持作羹的人 。兄弟相残 。糟殃的是曹魏江山 。坐收渔利的是觊觎江山的小人 。曹植的诗是在劝谏 。也是用心良苦了 。
曹植七步成诗 。让天下人都知道了他的才思敏捷 。才华横溢 。曹丕狠毒残酷 。褒曹植而贬曹丕 。这首诗影响历史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