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是如何成为“国色天香”的?( 三 )


高宗皇帝曾召聚群臣宴赏双头牡丹 。武则天亦下命令将西河精舍的牡丹佳品移植内廷 。
开元中,皇宫内兴庆池东沉香亭前牡丹盛开,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乘夜游赏,诏来翰林学士李白命赋诗助兴,李白即以牡丹喻贵妃,遂成“云想衣裳花想容”“一枝红艳露凝香”“名花倾国两相欢”《清平调》辞三章,极是脍炙人口 。
太和、开成间,唐文宗特地打听京城传唱的牡丹诗中,谁者第一?得到的回答是,中书舍人李正封,句有“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文宗闻之嗟赏移时 。
从此,牡丹有“国色天香”的美誉 。
扩展资料:
牡丹 。别名木芍药、洛阳花、谷雨花、鹿韭等 。属毛莨科多年生落叶灌木 。与芍药
同科 。我国以牡丹为花王 。芍药为花相 。它高1一2米 。老干可达3米 。叶互生 。二回
三出羽状复叶 。
花单瓣至重瓣 。一般各种花冠直径15一30厘米 。花色有红、粉、黄、
白、绿、紫等 。花期5月上中旬 。
牡丹性宜凉爽 。畏炎热 。喜燥忌湿 。原产我国西北 。栽培历史久远 。
河南洛阳、山东
荷泽、四川彭县都盛产牡丹 。牡丹花丰姿绰绝 。形大艳美 。仪态万方 。色香俱全 。观赏
价值极高 。在我国传统古典园林广为栽培 。
除观赏外 。其根可入药 。称“丹皮” 。可治高血压、除伏火、清热散瘀、去痈消肿等 。
花瓣还可食用 。其味鲜美 。
牡丹花容端妍,花色绚丽,历来受到国人的厚爱 。自宋代欧阳修第一部牡丹专著《洛阳牡丹记》问世以来,已不知牡丹有多少品种被记录下来 。其中名品,单听介绍已令人为之动容,如宋人朱弁《曲洧旧闻》说:“姚黄尤惊人眼目 。
花头面广一尺,其芬香比旧特异,禁中号一尺黄 。”要知道,宋代一尺,约合今30厘米 。如此品态高雅的“一尺黄”,盖非“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等赞辞莫能当之,可悟牡丹别称“富贵花”之名不虚也 。
吴中俗谚云:“谷雨三朝看牡丹” 。谷雨一至,牡丹盛开,此话是很灵验的 。不过,这并非只是吴中(今苏州)的“专利” 。牡丹原产我国,是一种较耐寒的花木,南北各地均有分布,而以江、淮、河流域的载培最为适宜 。
在这些地区,牡丹一样信守谷雨的节气 。欧阳修早已提到:“洛花以谷雨为开候”,这里的洛花即指洛阳的牡丹: 。故牡丹又有谷雨花的俗名 。
牡丹被认为是开候相宜的花 。谷雨时节,值三月暮春之际,料峭春寒既已决别,炎炎夏日尚未莅临,草长莺飞,气候最是和煦宜人,自古以来正是踏青的大好时光,牡丹乃天生尤物,当此节候,殿春而开,怎不令游赏的人们更添意兴 。
例如,唐人舒元舆《牡丹赋·序》载:“京国牡丹,日月寝盛,今则自禁闼洎官署,外延士庶之家,弥漫如泗渎之流,不知其止息之地 。每暮春之月,遨游之士如狂焉,亦上国繁华之一事也 。
”叙说的就是当时长安京城晚春的繁华胜景 。
然而,也只是从唐代开始,牡丹才被视为奇赏,此前名声并不显赫 。
关于牡丹的初名,今学界多以为称“木芍药” 。即以新近出版的《汉语大词典》为例,“牡丹”词条释云:“著名的观赏植物,古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后以木芍药称牡丹 。
”原来,晋人崔豹《古今注》曾称:“芍药有二种,有草芍药,有木芍药,木者花大而色深,俗呼为牡丹 。”再后来,唐代学者段成式在《庐陵官下记》中说:“牡丹,前史无说处 。惟《谢康乐集》中言:‘竹间水际多牡丹’ 。
”(谢康乐即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于是人们以此为依据,推衍成“牡丹初无名,依芍药得名,故其初曰木芍药”( 《广群芳谱》引《通志》)。后面的说法甚为流行,至今常被采纳 。其实此说论证乏力,应予推翻 。
按 。牡丹得名其来古矣,最早是作为药物见载于一部古书《神农本草经》中,即关于“丹皮”(牡丹的根皮)的介绍 。对于这一记载,一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可能就在于不见牡丹全称,遂将这“丹”字忽略过去 。
此后,东汉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记有“大黄牡丹汤方”,内中详载其药材配伍是“大黄四两,牡丹一两……”,可见,“牡丹”一名早在东汉即已出现,且已通用,这是不争的事实 。
倘以为张仲景是东汉人,便说牡丹之名出于东汉,这未免胶柱鼓瑟 。
也许如下的解释更为合理:成书于秦汉(一说战国)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内中所记药材丹皮,其“丹”字不过是对民间早有本名的牡丹的省称罢了 。而《神农本草经》这部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所总结的都是先秦的药学成就,显然牡丹之名的问世就更为久远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