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 。上面从腾讯的自身策略 。解读完了腾讯为什么重心没有放到短视频领域 。以及抖音类产品的崛起独特性 。
下面再说说下个原因:
原因二 。腾讯自身的转型结果 。
腾讯是经历过三个大时期的:生死期;抄袭期;布局期 。
生死期是从诞生之日到定鼎社交第一的时期 。这段时期腾讯经历了差点卖掉 。和国内各种社交产品打架 。MSN大战 。在这个过程中 。腾讯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成功方法论 。这个方法论的核心是:博采众长 。快速迭代——学名叫做“抄” 。
抄袭期:这段时期是腾讯坐上社交第一到引发行业众怒直至3Q大战 。《狗日的腾讯》发文的一段时期 。这段时期的本质是 。腾讯用着上个时期(生死期)学到的产品方法论 。在市场上社交第一的地位上大杀四方而不知收手 。最终的必然结果——我们知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需要匹配 。而这时候腾讯等于用上个阶段的生产力和这个阶段的生产关系做匹配 。必然会出问题 。
当然这个问题今天看起来也没法避免 。人总是在痴迷于自己成功的经验而不自拔 。比如百度今天也还没有走出自己过去成功的经验局限(但是我知道李彦宏一直在努力的往出走) 。
布局期:这个时期是由于腾讯以一己之力抄袭整个世界互联网而引发众怒之后的痛定思痛 。腾讯决定不自己抄产品了 。而是实行投资别人 。也就是“买买买”战略 。
这个战略的逻辑其实是腾讯版图的一次进化 。从效率上来说 。抄一个产品不管怎么说都是滞后行为 。而且腾讯还需要研究 。讨论 。立项 。上线 。而直接投资创业者 。虽然也有可能赔 。但是只要控制得好 。这个和内部抄别人的成本相比 。或许还是低的 。
而且考虑到这段时期腾讯的重点是微信 。随后是视频 。在这段时间里 。腾讯也没有大的精力以一己之力抄整个移动互联网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和互联网时代的产品相比多了很多) 。
这里有一个人大家要记住:刘炽平 。此人是买买买战略的操刀者 。而此人在来腾讯之前 。就是在高盛工作的 。
文章插图
高盛有产品么?没有的 。
我们前面说过 。一个人的会更容易沉迷自己过去的成功经验 。所以腾讯2012之后 。很多策略其实都是投资联盟策略 。
资源的倾斜 。必然会导致产品敏感度的降低 。
我在很多地方说过 。这个战略本身是没什么问题的 。因为移动互联网出现的新生事物 。要么被腾讯抄了 。通过腾讯的流量拱大 。要么在早期被腾讯买了 。成为腾讯护城河一环 。这个逻辑是完美的 。
所以在2012年之前 。投资人问创业者最多的问题是:如果你这个项目被腾讯抄了你怎么办 。但是在2012年之后 。投资人问的最多的问题是:如果你这个项目腾讯不买你 。你怎么办?
有一个段子 。创业公司之前的商业模式是ToB 。ToC 。之后又有了个创业模式:To BAT 。
但是这个逻辑有一个漏洞 。如果有那么一个公司 。不愿意让你腾讯投 。怎么办 。
这个概率太低了 。谁会放着钱不要呢?
不幸的是 。头条就是这么一个 。
文章插图
意不意外 。惊不惊喜?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抖音的崛起 。其实是在腾讯的买买买策略时间段内 。腾讯自身产品能力“空心化”和投资逻辑失灵的双重作用下的幸存者偏差 。
必须承认 。互联网的高工资造就了这个行业的平均智商都不低 。所以几乎不是脑子问题 。而是战略和资源配置问题 。我们没有必要因为腾讯没做出来抖音就认为腾讯内部不行 。这和行不行真的无关 。这只是选择之后的后果 。
然后我们再说下面这个原因 。这个原因是我的一个研发朋友提的 。我觉得很有意思 。我把他总结为:
原因三:近亲衰退与杂交优势 。
我的朋友的原本的解释是这样的:在早期的互联网公司 。百度代表技术 。腾讯代表产品 。阿里代表运营 。但是这是早期草莽时期 。每个公司有自己的特色能够打出一片天下 。但是人是会流动的 。一些新公司更容易吸收各方人才 。并且没有历史包袱 。我想做好技术 。我就找百度的技术人才 。我需要好产品 。我就找腾讯的产品人才 。我想做好运营 。我就找阿里的人 。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这个有个前提 。这些BAT们能够培养出成型的自己优势的人才——这意味着 。这是需要移动互联网成熟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出现的(否则前期这些公司出来的人才也不见得有积淀) 。
推荐阅读
- 橙子伤胃还是养胃
- 为什么高通骁龙835被称为一代神U?
- 金桔冰糖的正宗做法
- 如何才能快速添加微信好友?
- x20有什么新的功能啊?
- 金桔冰糖一天吃多少合适呢
- 金华驾驶人申请恢复驾驶资格流程怎么走
- 金华驾驶证年审在哪里 金华驾驶证审验流程怎么走
- 金华驾驶证损毁换证什么时间办 金华驾驶证期满换证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