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书籍来帮助自身成长

现象:心理类书籍销售持续上升
如果你经常逛书店 , 你会发现书店里心理保健类的图书越来越多 , 甚至一些报刊亭销售的心理保健类杂志也越来越多 。在大上海城的书店 , 销售人员很含蓄地告诉采访人员:“好不好卖 , 你从书的数量上就可以看出来 。”
“像心理医生、心理学等心理保健类书籍 , 我们书店有很多 , 销路也不错 。”某书店的店员说 , “像《心灵成长》这类的杂志卖得也很好 。”
在该店 , 采访人员发现心理类书籍真不少 , 既有散文化的 , 也有生活类的 , 还有专业的 , 甚至心理类的小说也颇受读者青睐 。
采访人员在郑州购书中心看到很多心理类书籍 , 如《给大脑洗个澡》、《给心灵放个假》、《心态决定健康》、《幸福女人要读的心理学》、《补身不如补心》等 。
“心理类书籍销售很不错 , 各个楼层都有 , 纯粹的心理学专业书放在三楼 , 有关青少年心理类的书放在四楼 , 一楼放的是心理保健类书籍 , 我们是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摆放的 。”郑州购书中心张经理告诉采访人员 , “现在心理类书籍需求量很大 , 目前我们中心有一千来种 。”
解读:寻找人生助手帮助自己成长
郑州福斯特咨询服务有限公司首席心理咨询师彭熠也经常逛书店 。“这几年 , 心理类书籍种类很多 , 这与人们的需求有关 。”彭熠说 , “这也说明人们在得到物质满足后 , 越来越注重心理需求 。这与国家给心理学的科学定位也是分不开的 。”“人在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 , 我们面对挫折、逆境时 , 不一定非找心理医师 , 可以通过书籍进行自我调节 。”彭熠说 。在压力无处不在的社会 , 只有懂得如何释放自身所受的压力 , 才能活得开心 , 这便是心理类图书大量出版的意义 。如今心理类图书的内容早已不是两三年前空泛的“说教” , 而转向细致、专业、人性和深入 。心理类图书的走红说明人们在面临挫折时 , 需要有人为其指点迷津 。“有种现象值得我们注意 , 现在心理类书籍太杂太乱 , 不很规范 , 也有一些不太好的书籍 , 如心理测试、算命、星座类 。”彭熠说 , “书籍对人应该起正确的引导作用 , 如果选择一些不科学严谨的图书 , 只会适得其反 , 甚至受到比较偏激的引导 , 因此在选书时要鉴别 。”
建议:给孩子行李箱中添本心理书
今年 , 许多90后的孩子离开家长开始大学生活 , 面临着社交、恋爱等多重考验 。彭熠提醒 , 近年来大学生的自杀率也在上升 , 家长应该对此引起重视 。在保障孩子的物质生活的同时 , 也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 。据郑州购书中心张经理介绍 , 在心理类书籍中 , 销售比较好的还是大众心理保健类书籍和青少年心理学 。“90后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 , 离开父母异地求学 , 肯定会面对各种问题 , 这些问题都要靠自己解决 , 提前阅读些心理类的书籍 , 可以很好地预防大学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 在遇到问题时自己也能解决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孔德容说 , “一些家长还专门让孩子在上大学前来医院进行心理辅导 , 当然 , 也可以给孩子买些心理书籍 。”“在咨询中我们发现 , 大一的学生主要有如何适应新环境的问题 , 家长可有意在这方面给孩子准备些心理类书籍 , 同时也应该经常通过电话与孩子联系 , 孩子如果遇到难题还可以让他到大学的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 。”彭熠建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