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导游倒在"最热夏天" 一位导游带领一群旅游者在一个风景秀丽的景点登山


如果没有意外发生 , 7月5日研学团结业,龚贺就可以开始新生活 。张睿说,出事前龚贺曾讲过,这是他干导游的最后一单 。
▼全文5265字阅读约14分钟
来送大熊的人都会在那张照片前驻足 。照片是在海上拍的,大熊举起刚钓上的鱼,笑容灿烂 。他上衣胸前印着一头狼,正朝着月亮嗥叫 。
作为一名导游,他当时正在夏威夷带团旅游 。工作之余,和人拼船去海钓 , 花掉100多美元 。他体形大,看到当地服装店的大码上衣打折 , 10美元一件,他一口气买了29件,全都印着动物图案——朋友说,他最喜欢动物,也喜欢亲近自然 。
如今,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他正静静地躺在棺木中 。
7月2日,大熊在颐和园带团讲解时,因高温诱发热射病 , 送医抢救无效去世 。这名想“敛尽天下美景,尝遍各地风味”的导游,好不容易熬过了旅游业的寒冬,却在这个“充满了希望”的夏天倏然离去 。
7月5日的告别会现场有300多人 。除了亲友、同事,还有从天南海北赶来的同行 。一位和大熊素不相识的导游在微信群看到消息后 , 认为自己必须要来 。她哭得直不起腰,“从熊哥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
酷暑
“大熊”是龚贺给自己起的外号,他身高超过180厘米、体重两百多斤 。脸上挂满了肉 , 笑起来时,眼睛眯成一条缝 。
7月1日,他接了一个30名学生的研学团,开始5天的北京之旅 。
7月2日上午10点左右,他和助教带着30名学生,进入颐和园游览 。
这不是当天最热的时候,但许多游客已经撑起太阳伞,贴上冰贴 。昆明湖边 , 乘游船的队伍排了近百米 。行道两旁的松枝被晒得泛黄发软,低垂下来 。
气温继续升高 。到了中午,颐和园长廊两侧座位上,几乎坐满了乘凉的游客 。龚贺的多名朋友告诉采访人员,当时因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正在讲解的龚贺看起来痛苦不堪,一度难以继续说话 。
旅游大巴司机贾志华告诉采访人员 , 龚贺坚持讲解完,将学生带回大巴 。随即在自己右后方座位坐下 , 照原计划,他们吃完午饭后将前往北京天文馆,但龚贺再没能站起来 。
据北京气象台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当日中午12点左右,北京市大部分地区气温在35至36摄氏度 。
这是一个难熬的夏天 。据北京市气象局消息,6月以来(截至7月5日20时) , 观象台35摄氏度及以上高温日数为18天,系1951年建站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
与气温一起飙升的,还有北京旅游的热度 。某知名旅游平台上,北京地区暑期酒店提前预订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6倍;截至7月3日,北京地区暑期景区门票提前预订量较上月增长2.6倍 , 较2019年同期增长4.5倍 。
导游们很久没这么忙过了 。疫情管控调整后,北京游客暴增,景点准入人数却还是照旧,热门景点一票难求 。导游白天带团、晚上和旅行社一起抢票 , 有时甚至要连轴转 。
尽管辛苦,但好在有钱赚 。多名导游告诉采访人员 , 现在北京导游缺口很大,旅行社求着导游来,收入是往常的两倍 。
龚贺的导游证信息 。网站截图
“除了讲解外,不想再多说一句话 。”一名在户外景点讲解的导游说 。就连以往偶遇同行时的寒暄,现在也变成心照不宣的沉默 。户外“上蒸下煮”的高温里,导游必须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
即便是曾经以嗓门大、情绪饱满著称的同行,近来在户外也是“蔫蔫的”,“耷拉着脑袋不说话 。”不少导游随身带几瓶藿香正气水,下车讲解前喝一瓶 。
遇上脸色不好的同行时,也会顺手递上一瓶,“啥也别说 。喝吧 , 喝了就好了 。”
离世
司机贾志华最先觉察到龚贺身体不适,问他要不要吃药 。“缓缓就好了 。”龚贺说 。贾志华开动大巴 , 驶向吃饭的地方 。
约半小时后,北京翰林职业研修学院食堂门口,大巴缓缓停下 。助教带孩子们下车,进食堂吃饭 。
贾志华正要下车时,发现龚贺呼吸声急促粗重,上前询问 。“歇会儿 , 歇会儿 。”龚贺嘟囔着,眼看要昏迷过去 。贾志华连忙叫来助教帮忙,助教拨打了120 。随后,龚贺被送往航天中心医院救治 。
下午4点多 , 龚贺的父亲赶到医院 。抢救已持续近2小时,在尝试过注射肾上腺素、心肺复苏等手段后,龚贺未见好转 。医生告诉父亲,(龚贺)心率室颤房颤全无 , 体内温度42℃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