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清朝最厉害的皇帝是谁?康熙,雍正还是乾隆?


皇帝的执政能力最强的我认为首推康熙 。其次雍正 。最次乾隆 。应该说黄鼠狼下耗子 。
首先 。康熙要面对的问题最多 。处理上刚柔并济 。可以说康熙的统治就是一门艺术 。这是国家扩展的领导 。我最推崇康熙的原因是 。康熙这个人一辈子都生活在问题当中 。可以说他完全诠释了一生坎坷 。出生就活在一个不被父亲看中的家庭中 。在皇族这种情况很普遍 。但是在人类这种情况不多见 。其后面临立储的问题 。如果不是祖母选中了他 。后路不敢直视 。与皇储有威胁的人一旦皇储继位那就面临迫害 。而后康熙又面临登基之后与父皇早年相同的境遇 。还好皇族母帮忙带领他建立了一个健全的人格 。之后灭鳌拜是一种颠覆旧式统治 。属于改革的开始 。顺治只是一个多尔衮统治的延续 。鳌拜代表的是那种蒙古式的统治 。如果那样也许后世就是另一片天 。康熙亲政面临的是是否完全推翻旧的治理方法的问题 。他选择了否 。也就是给雍正留下了问题 。当然 。康熙启用汉臣重视满汉一家的理论 。虽然这个只是理论 。瓦解了汉人对满人的敌对情绪 。然后平三藩那是针对明朝在大陆残余力量的彻底清楚~三藩是降将 。造反举的是明!至于后来的平台湾 。那属于完全扫除前明的痕迹 。把整个国家格式化完成 。至于平定葛尔丹 。那是统治需要 。国土内部有大量的外族人 。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 。最好的处理办法有两种 。彻底的消灭内部的外族人(杀掉或者同化 。无论哪种都会引来外族的抵抗) 。第二种 。把外族完全变成自己的统治 。康熙选择了第二种 。虽然这种选择不是他最开始就做出的 。当然平定葛尔丹前康熙还签了所谓的平等条约 。开启了中国条约的签订 。康熙在位为了炫耀自己的统治 。而南巡 。一方面是视察地方 。另一方面就是祸害一方 。国内的统治得到了巩固以后 。康熙开始了他父亲给他的建议仁政 。但是仁政的弊端到了康熙朝后期凸现 。以及诸子夺储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不赘述 。康熙诸子的内斗在后来的统治者任何人都没有的激烈 。所以雍正用了非常规手段 。从而被封为暴君 。
雍正面临问题也不少 。但是 。雍正属于强硬改革派作风 。也就是他要兴利除弊 。他是国家巩固的领导 。雍正继位初争议很大 。我个人我认为疑点颇多 。如果我是康熙 。我不会让我的一个儿子掌管军权 。一个儿子掌管内政 。而在孩子们权力都在的时候把最高权力给一个改革派的儿子 。当然 。雍正在康熙眼里对诸子都是很谦让的 。同时他也是唯一不拉帮结党的 。起码没有别的几个孩子那么招摇 。这是雍正对康熙心思的破解 。实属无奈之举 。也是康熙过于强势的一种君王气质的体现 。雍正任用自己亲信接管自己同母十四弟的军权 。任用国舅隆科多接任八弟的权力 。可以说军权财权全稳固以后 。雍正应该可以自在了?可是哪儿那么好?父亲留下的政策诟病(包括满蒙旧习 。政策宽松漏洞多 。铺张浪费成风 。官员贪腐 。亲贵攀比) 。在雍正看来很多都需要梳理 。这个工作狂人用雷厉风行的作风开始了他的暴政 。其实 。对于统治者 。我个人认为不应该自己走在改革的最前端 。这个是很危险的 。戈尔巴乔夫 。叶利钦就是前鉴 。应该找一个人代替自己发挥改革的作用 。比较突出的 。吴起 。商鞅 。脾斯麦 。李鸿章 。康有为 。日本的诸多首相 。简单点理解就是 。雍正本来是东家(皇帝 。董事长) 。却自己做起了大掌柜(宰相 。总经理)的活儿 。最后积劳成疾 。过早病逝(诸葛亮不也是事必躬亲才五十四就死的) 。
而乾隆遇到的问题多 。很多都是属于自身作风导致 。即使所谓的十全武功 。也是自己彪炳自己的自吹自擂 。如果说祖开拓 。父稳固 。乾隆就属于负责败家的那个 。中国自古有富不过三代 。乾隆是一个喜欢听颂歌的男人 。他活在爷爷的怀抱里 。看着他们为自己搞定一切 。乾隆文章好 。还自己去考过试 。还好 。监考眼睛亮 。乾隆更多的是活在爷爷的怀抱里 。对爷爷的统治(康熙后期统治)有一种潜意识的向往 。而对父亲的统治方法 。更多的是接受(不抵制 。不发扬) 。应该说乾隆前后期对比反差很大 。我各人对乾隆朝 。好感不强 。很多问题乾隆都处理的很草率 。甚至英国公使入朝 。当然 。另一方面英国人也轴 。你国家那迷你 。你跑这儿来还玩什么倔强?乾隆没考虑过 。英国在哪儿?没研究过这个蛮夷的潜力 。包括当年缅甸 。潜力不大 。但是抵抗意志很坚定 。乾隆一味卖萌 。自己不知道自己四两半斤 。也不知道别人四两半斤 。这个很危险 。但是 。他就是那样 。说真的 。我对于康熙的宽仁很雍正的严苛都能理解 。对乾隆的狂妄只能说是一种富不过三代的最好铁证 。活在创业的爷爷的怀抱里 。也许都是这样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