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人工如何栽培?菌种怎么配置?( 二 )


散射光的强度对子实体的颜色也有一定的影响 。光线越强 。颜色越暗 。光线越弱 。颜色越浅 。结果期控制光照至3阳7阴是最合适的 。
结果期 。土壤相对含水量应控制在50%-70% 。以便羊肚菌能顺利生长 。除了土壤的湿润温度外 。蘑菇棚还应保持湿润的环境 。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最有利于出菇 。
拱形棚栽培羊肚菌时应注意通风 。羊肚菌是一种需氧真菌 。充足的氧气是保证羊肚菌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 。同时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高于0.3% 。因此 。在结果期 。它应该在早上、晚上或阴天适当地打开一段时间 。
其他观点:
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还不成熟 。只是实验性生产 。不适应商品化生产 。目前羊肚菌的人工种植的可靠性相当小 。它的生物特性相当特殊 。不易成功 。
羊肚菌又称羊肚蘑 。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 。其结构与盘菌相似 。上部呈褶皱网状 。既像个蜂巢 。也像个羊肚 。因而得名 。羊肚菌在山火之后的两至三年内产量特高 。因此北美的采摘者会根据山火来采集羊肚菌 。但产量高不代表人工栽培很容易 。在做之前应该谨慎考虑
1、种植时间
因为羊肚菌喜欢生长在低温高湿的环境中 。只要温度保持在3-25度的范围内的话 。都能够正常生长 。而最适宜生长的温度在15-18度内 。
所以一般都在每年的10-12月份进行播种 。如果温度超出3-25度范围的话 。那么菌丝极易死亡 。所以在种植羊肚菌时 。一定要注意选好播种时间 。应根据温度、湿度等因素进行调整 。保证羊肚菌正常生长 。
2、种植前准备
在种植前 。我们要为羊肚菌配制好适宜种植的栽培料 。栽培料的配制一般以秸秆、木屑及麸皮等物质为主 。也可以在其中添加一些磷肥、腐殖土等物质 。调好栽培料之后 。再添加适量的水 。发酵三周左右后再放入塑料袋内 。
然后放在高温环境中进行杀菌 。做好这些准备工作之后便可以开始进行菌丝的接种工作了 。接种的方法以两头接种为主 。然后覆膜盖土 。将其压实 。平整放在床面上 。最后再适当洒水覆土 。大约一个月左右后子实体便可以长出来了 。
3、出菇期管理
羊肚菌的子实体一般可以在10-18度的环境中生长 。如果超出这个范围的话 。那么子实体生长明显受阻 。其最适温度在12-15度 。在子实体长出后 。我们要注意控制好光线 。光线对子实体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在子实体发育的时候 。光线是必不可少的 。要为羊肚菌提供适量的散射光 。
散射光的强度对子实体的颜色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如果光线深的话 。那么羊肚菌的颜色就会比较深 。相反则弱 。而在出菇期的时候 。为羊肚菌提供30%左右的光照即可 。
4、通风水分
在羊肚菌子实体生长的时候 。要注意控制好土壤的含水量 。保持在60%左右 。合适的含水量才能够保证羊肚菌的正常生长 。整个菇棚内要保持湿润的环境 。最好是将湿度保持在88%左右 。
然后我们还要做好通风工作 。因为羊肚菌是一种好气的真菌 。因此要保持菇棚内有充足的氧气 。每天早晚都要适当打开遮阴网 。适当通通风 。保持空气质量 。
羊肚菌按照其子实体颜色可以分成3个支系 。即黑羊肚菌、黄羊肚菌和变红羊肚菌 。按照真菌分类学研究 。羊肚菌属有30个种 。
其中包括EmileJacquetant教授在《Les Morilles》(1984)一书中记载的羊肚菌属的28个种(亚种或变型) 。
臧穆(1987)在喜马拉雅山发现的新种M. tibetica和变红羊肚菌M. rufobrunnea 。
根据目前报道资料统计 。我国现有羊肚菌15种 。其中有8个种比较常见 。即小顶羊肚菌、尖顶羊肚菌、粗柄羊肚菌、小羊肚菌、开裂羊肚菌、高羊肚菌、羊肚菌和硬羊肚菌 。
其他观点:
羊肚菌属于子囊菌类 。是野生的菌类 。从50年代起科技工作者就进行人工驯化栽培 。但到目前为止 。羊肚菌的栽培还在驯化实验阶段 。多年前 。在广东和四川已有羊肚菌的栽培报道 。但经过多年还没有进行规模性生产的实践 。技术非常不成熟 。产量很低 。没有成功的经验 。也没有经济效益 。
如果您想驯化栽培 。试验一下 。现介绍一些方法,供参考:
1、栽培料配方
(1)农作物秸秆粉74.5%、麸皮20%、磷肥1%、石膏1%、石灰0.5%、腐殖土3% 。
(2)木屑75%、麸皮20%、磷肥1%、石膏1%、腐殖土3% 。
(3) 棉籽壳75%、麸皮20%、石膏1%、石灰1%、腐殖土3%.
(4) 玉米芯40%(粉碎)、木屑20%、豆壳15%、麸皮20%、磷肥1%、石膏1%、糖1%、草木灰2%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