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江南》为什么能代替《咏鹅》作为小学一年级第一首古诗来学习?


答:“江南可采莲”《江南》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 。它看起来简单 。简洁 。实际意境优美意象繁复 。其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咏鹅》诗 。甚至可以说连一些现代成年人都只是明白表意 。实际内函并不太懂 。《江南》釆莲歌全诗没有一字一句直接描写釆莲人釆莲时的愉快心情 。而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 。将她们的欢乐之情充分透露了出来 。仿佛亲耳听到和亲眼看见许多釆莲俊男美女的歌声和笑语融成一片 。看 。许多小伙子和釆莲姑娘们正在调情说爱呢 。歌辞只有七句 。明白如话 。妙在运用民歌中常用的比兴 。双关手法 。诗歌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采莲时作者双眼所见之美景 。后四句以东 。西 。南 。北并列 。方位的变化以鱼儿游动为引线 。看呀鱼儿一会儿嬉戏在莲叶的东面 。一会儿它又嬉戏在莲叶的西面 。一会儿它又嬉戏到莲叶南面 。一会儿它又嬉戏到莲叶北面 。这即是眼前美景 。又是釆莲′姑娘小伙子们口中所唱的歌声 。全诗一气呵成 。意境清新开朗 。寓情于景 。如闻起声 。如见其人 。如临其境 。使人浮想联翩 。感到美景如画 。心旷神怡 。反复咏唱 。余味无穷 。极富“禅意” 。全诗如下:《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釆莲 。
莲叶何田田 。
鱼戏莲叶间 。
鱼戏莲叶东 。
鱼戏莲叶西 。
鱼戏莲叶南 。
鱼戏莲叶北 。
注 。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这里含“适宜” 。“正好”的意思 。
相比之下《咏鹅》诗表面看是复杂实际上意境就比较简单一些了 。全诗如下:《咏鹅》
鹅 。鹅 。鹅 。
曲项向天歌 。
白毛浮绿水 。
红掌拨清波 。
现在就可以明白了吧 。把“江南可采莲”《江南》取代《咏鹅》成为一年级学习的第一首古诗 。这也就不奇怪了 。主要是教材与时俱进 。为了培养孩子们从小喜欢中国的古典文学诗歌 。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 。为启发式教学垒好首块垫基石而打基础 。完毕 。谢邀 。

《汉乐府·江南》为什么能代替《咏鹅》作为小学一年级第一首古诗来学习?

文章插图
《汉乐府·江南》为什么能代替《咏鹅》作为小学一年级第一首古诗来学习?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首先 。面对“《江南》(江南可采莲)为何取代《咏鹅》成为一年级学习的第一首古诗”这个问题 。小徐要问问大家在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江南》(江南可采莲)真的取代《咏鹅》成为一年级学习的第一首古诗了吗?
其实 。按教材内容的编排来看 。《咏鹅》出现在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栏目 。在课本的第16页(如下图所示) 。是一年级学生最早接触并让背诵的第一首诗 。
《汉乐府·江南》为什么能代替《咏鹅》作为小学一年级第一首古诗来学习?

文章插图
《汉乐府·江南》为什么能代替《咏鹅》作为小学一年级第一首古诗来学习?

文章插图
那么 。为什么一年级语文要对《咏鹅》和《江南》做这样的安排呢?
一、从诗词内容和传达的思想情感来看
《汉乐府·江南》为什么能代替《咏鹅》作为小学一年级第一首古诗来学习?

文章插图
【《汉乐府·江南》为什么能代替《咏鹅》作为小学一年级第一首古诗来学习?】二、从识字安排来看
部编新语文教材相比旧教材一方面加大了识字量 。并且更侧重对生活中常用字的认知 。另一方面按照从易到难的识字规律进行安排 。《江南》这首诗中的字不但笔画简单 。而且在生活中也经常能看到 。因此既保证了识字量 。也降低了识字的难度 。
《汉乐府·江南》为什么能代替《咏鹅》作为小学一年级第一首古诗来学习?

文章插图
三、从两首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来看
《江南》选自《汉乐府》 。是汉代乐府机关专门从民间采集歌谣或文人的诗配乐而成 。一方面因为诗歌源自民间 。所以非常有生活气息 。另一方面《汉乐府》是继《诗经》《楚辞》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 。且比《诗经》《楚辞》要好懂得多 。是学生了解古人的生活的最有代表意义的诗作 。因此 。《汉乐府》代表古代劳动人民的文学成就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不容小觑 。
《汉乐府·江南》为什么能代替《咏鹅》作为小学一年级第一首古诗来学习?

文章插图
四、从两首诗的运用的艺术手法和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可模仿性来看
在诗坛上 。《咏鹅》的艺术手法相当高 。比如开篇先声夺人 。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 。并结合动静、色彩等 。将鹅的形神刻画的活灵活现 。可以说 。本诗虽然出自一个七岁孩子童之手 。但是历年来被诗人大加推崇 。可见艺术性之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