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这首古诗怎么赏析?什么意思?

【《江南》这首古诗怎么赏析?什么意思?】
谢谢回答了 。莲花出污泥而不染 。有红色 。粉红色 。也有白色 。竞相开放 。配上绿色的荷叶 。再加上水中的鱼儿游来游去 。采莲的姑娘 。坐着一叶小舟穿行在莲花荷叶之间 。真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啊!无数的文人墨客 。用牡丹 。莲花 。竹子 。梅花 。这些有象征意义的植物 。吟诗作画 。。来赞美大自然的美丽和人性的高尚纯洁 。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 。也为后人留下了千古绝句 。每一首赞美自然的好诗篇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是社会的宝贵财富 。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
其他观点:
《江南》 。这诗在乐府分类中属《相和歌辞》 。“相和歌”原是一人唱多人和的,所以有的学者认为“鱼戏莲叶东”以下四句是和声 。从诗的结构来看,这种可能性很大 。不管怎么说,前三句是诗的主体,后四句只是敷演第三句“鱼戏莲叶间”,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 。
主体部分的三句,描绘江南采莲风光,实际着重于表现采莲人的快乐 。开头“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首先把读者引入一个碧叶鲜丽、小舟穿行的画面 。“何田田”流露出感叹、赞美的语气,本身是带有情绪的 。虽然没有写人,人已在其中 。它令我们想到:如此良辰美景,旖旎风光,采莲的人们自然免不了一场嬉闹 。何况,采莲的活儿,习惯上总是由年轻的女孩子干的,她们平日拘束得紧,如今似鸟出笼,更兼结伴成群,欣喜活泼,自是如水荡漾 。然而诗在这里逗了一逗,却不再写下去,转笔落到“鱼戏莲叶间” 。“戏”是嬉戏取乐 。开头两句之后,本该有人的“戏”,作者却将它转嫁为鱼的“戏” 。这就是移情的表现 。但虽是写鱼,“戏”的情绪却是从上二句流贯而来的 。所以,你不必想清楚这里暗蕴着什么,凭直感就能体味到采莲人的情趣正在其中 。不过,这里也并不是比喻、象征的手法,“鱼戏”也是实景,是一个完整画面中的一部分 。采莲人本是快乐的,看到成群的鱼儿倏忽往来,潜沉浮跃,似乎自己也同鱼一样,轻松活泼,自由自在,无挂无碍 。
至此,诗意本已完足 。后四句只是将“鱼戏莲叶间”逐一铺展为鱼戏莲叶之东、西、南、北 。然而缺此四句,全诗即索然无味 。因为诗的功效,主要在于给读者以美的感动 。而“鱼戏莲叶间”一句,叙述的意味重于描写,又是孤零零一句,实在无法造成足以感动读者的浓郁气氛,必待于后四句的铺排渲染 。这四句真是稚拙而又神奇 。第一,它就这么简简单单地东、西、南、北一路写下来,却让你好像眼见到一群鱼儿倏忽往来、轻灵活泼的样子 。第二,这种简单的重复,造成了明快的节奏感 。因此诗的形象、情绪,不仅通过语言的意义作用呈现出来,而且在语言的节奏中流泻出来 。如果你想起这本就是一支歌曲,后四句又是合唱的和声,这种感受更是强烈 。第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旋律,经过歌唱、诵咏,会在人的感觉中形成自我重复,长久地萦回不息 。所以,有了这四句,鱼群,也是采莲人的活泼轻快,才表现得淋漓尽致 。更重要的是在读者这一面,感受语言所体现的画面形象和音乐节奏 。好像在自己的内心里也有一群生气盎然的鱼儿自由自在地嬉戏游玩着,他不免要像庄子在濠上一般,感叹说:“这鱼儿真是快乐啊!”于是他也成了鱼,成了采莲人 。感情就这么沟通起来,融为一体 。
其他观点:
你好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
《江南》这首诗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 。实为汉代民歌 。运用比喻、重复的句式和字眼 。表现了古代民歌朴素明朗的风格 。该诗以鱼戏莲叶为框架 。描写采莲时莲田风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隐含青年男女渴求自由 。追逐甜蜜爱情的涵义 。看似无趣 。实则有韵 。其韵在于三点:一是用简单的语句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清新明快的图画 。一望无际的碧绿荷叶下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用“戏”而不是用“游” 。就是通过鱼儿忽东忽西忽南忽北的嬉戏场景 。让人们构思出鱼儿在莲下做游戏、抓迷藏的场面 。表喻人们在自由的天地间 。欢快、活泼的心理状态 。二是用水面采莲的场景反映汉代民间的劳动民俗和达官贵人的嬉戏民俗 。江南水乡 。莲的生长极普遍 。一到夏秋间 。莲子成熟 。年轻姑娘们(采莲一般由年轻妇女承担)划着小船 。穿行于碧荷间 。一边歌唱 。一边采莲 。“田田”是形容莲叶圆润鲜碧 。表明莲子丰收 。采莲人高兴之情 。另外 。在汉代宫廷 。采莲是水嬉方式之一 。采莲女在水中采莲 。无意中也成为了岸上人观看的风景 。突显“水与岸“”看与被看“的相衬画面 。三是用比兴、双关的手法 。把男女之间渴求爱情的心境写得极其委婉、含蓄 。耐人寻味 。在汉代 。重视男女有别 。重视女德 。重视女性在整个家庭中所起到的教化作用和稳定作用 。虽然婚姻家庭的理论是基于法律的 。“婚姻者 。合二姓之好 。上以事宗庙 。下以继后世” 。在当时看来 。奉祀祖先、传宗接代则是婚姻的意义所在 。在这样的理念下 。婚姻并不是男女之间的两情相悦 。而是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 。在于将包办包买的婚姻套上 “合理”的外衣 。并成了历代人们都延续的风俗 。在这种情况下 。青年男女渴求自主、自由的爱情也就不足为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