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明朝人会如此评价海瑞:“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


为何明朝人会如此评价海瑞:“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

文章插图
核心提示:海瑞入仕为官33年 。一半光阴属于罢官状态 。奇怪的是他每罢官一次 。复起时便升迁一次 。官反倒越作越大 。但都是高位闲职 。实际上他已经成为一个政治摆设——清廉的楷模 。被朝廷供起来了 。只有他能“尽忠如蝼蚁 。尽孝似禽兽” 。满朝文武中 。还真找不出第二个人来 。
“尽忠如蝼蚁 。尽孝似禽兽” 。这是史家对海瑞盖棺定论的评语 。
海瑞确是清廉的封建官吏 。为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他视死如归地上疏骂皇帝……为了孝敬寡母 。又不惜休妻虐女 。置时人的诟病于不顾 。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海瑞 。
——作者题记
海瑞(1514-1587) 。广东琼山人 。字汝贤 。号刚峰 。他出生于一个破落的官僚家庭 。4岁丧父 。与寡母相依为命 。嘉靖二十八年(1549)海瑞赴乡试 。写出《治黎策》一文而得中举人 。这是他在士林获得的第一个功名 。十年后 。海瑞由福建南平县教谕升任浙江淳安县令 。这是他步入仕途的转折点 。在任内他制定兴革条例 。整顿社会治安、兴修水利 。在发展生产方面做了许多有益于民生的事 。政绩为邑人所称道 。但最为老百姓称许的是他敢于搏击权贵 。了断冤狱诸事 。
为何明朝人会如此评价海瑞:“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

文章插图
未几 。大官僚鄢懋卿“以严嵩客由中台出理八省盐法势张甚” 。他由杭洲经淳安到齐云 。许多州县官吏百里承迎 。唯恐不周 。且先有行文发至淳安 。令地方好生侍候 。海瑞作为一个穷郡的小县令 。面对这位达官显贵即将过境 。似难处置 。他经过一番思考 。认定“从简接送”还不如拒之为上 。反正也是得罪他 。马上写信快马递送给鄢懋卿 。在揭露其招摇、靡费和劳民伤财的伎俩后 。毅然奉劝鄢大人深思:“淳安邑小 。不足奉迎 。至且见罪 。愿取它道往 。”意谓我这里是穷乡僻壤 。请改道别处吧 。鄢氏见信“忿忿然” 。拂袖令官轿绕道而去 。
一个七品县令 。敢于同炙手可热的权贵之不法行径抗争 。而且直指其非 。这是需要一点胆识和勇气的 。
海瑞后来调往兴国任知县 。原兵部尚书张鳌致仕在南昌颐养天年 。其侄子张魁、张豹到兴国以买材为名 。到处坑蒙拐骗 。巧取豪夺 。无恶不作 。气焰嚣张到“白日越货”的地步 。有百姓告发 。海瑞派人拿下交有司治罪 。二刁顽百般狡赖 。加上官吏包庇 。竟宣判二人无罪 。海瑞对有司包庇恶人的作法非常气愤 。下令再详细调查 。将二人犯的种种罪行具状上报州府 。并附信揭露张鳌“持贵”到处写信游说 。为子侄开脱 。“书谏无一衙门不重迭投递 。过往赣州的士大夫无一不请脱求情” 。由于海瑞的刚正不阿 。按《大明律》行事 。连打带罚 。最后使二犯伏法 。百姓拍手称快 。海瑞在淳安的另一项被人称颂的政绩 。就是清理积案 。平反冤狱 。淳安属严州府管辖 。因为他断了许多冤案 。在府治属县颇负“青天”之名 。因此 。严州府各县遇有疑难案件 。也移送到淳安县处理 。如《吴吉祥人命参语》《徐继人命参语》等十余起命案 。或假案、或错案、或移花接木案都十分离奇复杂 。但海瑞审案认真 。事关人命的案子 。绝不敢马虎从事 。这种“参语”类案件 。方志上有详载 。后来为小说家加以改造和宣染 。诸如《大红袍》《小红袍》《生死牌》等 。就是以海瑞办案为题材写成的 。海瑞断案如神的清官形象自此流传民间 。
为何明朝人会如此评价海瑞:“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

文章插图
海瑞在淳安任上两次进京 。一路旧服素食 。路费仅用银四十八两 。其他一概裁革 。他生活上不奢侈 。“俸薪之外无所取” 。“含辛茹苦 。垂百之年 。终不使廪有余粟 。囊有赢金” 。在南京任吏部尚书时 。由于年高体弱 。“尝病延医 。入视室中 。所御衾帱皆白布 。萧然不啻如寒生” 。他有一双旧鞋经过多次修补 。仍然穿在脚上 。老母过华诞 。他仅买二斤肉为母祝寿 。总督胡宗宪听后大为惊奇 。把它作为新闻传播一阵 。其清廉本色可见一斑 。隆庆元年(1567)海瑞官至南京通政司右通政 。后又升巡抚 。所辖苏州、常州、镇江等十府 。上任之初 。他满以为应天地方是富饶的鱼米之乡 。但后来发现江南“粮差”的繁重不仅为全国之冠 。而且亘古未有 。百姓穷苦得有无米下炊之虞 。再加上这一时期江南又发生水灾 。夏、秋频雨 。田地被淹 。粮米涨价 。农民缺衣少食 。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加之吴淞江下游河段 。“日至潮泥 。月有积累 。日月继嗣 。通道填淤” 。而太湖又泄水不畅 。遇上连雨年头 。周围十万亩良田常被淹没 。酿成大灾 。海瑞认识到水患的严重性 。提出“吴淞江一水 。国计所需 。民生攸赖 。修之举之 。不可一日缓也” 。面对严峻的治水、救灾形势 。他迎难而上 。决计“救民于水火” 。采取了“以工代赈”之法 。按工发给灾民银两和口粮 。将救灾和治水两相结合 。抓到了点子上 。治水工程启动后 。饥民云集 。“得食者气力倍增” 。工程进度很快 。按计划疏通了从上海南跑口至嘉定黄渡间一万四千丈之河道 。又疏浚常熟的白茆河 。变水害为利 。这两项工程耗银六万八千余两 。使“吴松江借饥民之力 。而故道可通;民借银米之需 。而荒歉有济 。一举两得” 。“以工代赈” 。利在当前 。功在长远 。不仅解决了十几万灾民的吃饭穿衣问题 。而且为日后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 。战胜灾荒提供了可行的经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