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 。王阳明主张的修炼 。不是端坐蒲团 。敲木鱼念经 。那是经不得事的 。真正的修炼 。是入世 。处事 。在事情上去磨练 。追求无我、无私、无欲、无情绪的境界 。最终就能返璞归真 。达到“吾性自足”的自我觉悟 。
其他观点:
你好 。很高兴为你解答:我就我知道的说一说吧 。
文章插图
孟子心学可以说是“仁心”本体论 。但他是从孔子那里继承而来的 。叫仁学 。孟子引用孔子之言说:“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孟子·离娄上》又说:“仁义礼智根于心 。”(《孟子·尽心上》到了陆九渊心学是理学之“心即理”派 。是“心”本体论 。阳明心学则是“良知”本体论 。王阳明的“良知”本体论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 。“良知”既是主观的 。又是客观的 。是统一主观与客观的认识主体 。如他所说:“吾心之良知 。即所谓天理也 。” “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 。故良知即是天理 。”第二 。“良知”既是“知是知非”的“知识心” 。又是“知善知恶”的“道德心”但主要是指道德心 。如他所说:“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 。是非只是个好恶 。只好恶就尽了是非 。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 。“良知只是个天理自然明觉发见处 。只是一个真诚侧怛 。便是他本体 。故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恒 。以事亲便是孝……以从兄便是弟……以事君便是忠:只是一个良知 。一个真诚恻怛 。”这里所谓“是非”、“好恶”、“真诚”、“恻怛”也即孟子的“四端”之心 。在根本上是一个“仁心”(道德心) 。这“仁心”便是“良知” 。这“良知”便是“天理” 。
二是致良知的方法论:
文章插图
他对《大学》的“致知在格物”一语 。作了与朱熹很不相同的解释 。他说:
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 。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 。吾心之良知 。即所谓天理也 。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 。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致吾心之良知者 。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 。格物也 。
又如王阳明送给门人的几首《咏良知》诗所表达的:“个个人心
有仲尼 。自将闻见苦遮迷 。而今指与真头面 。只是良知更莫疑 。”“人人自有定盘针 。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 。枝枝叶叶外头寻 。”诸如此类 。生动地概括了王阳明哲学的本体论和致良知的方法论思想 。如果我们将其中“万化根源总在心”一句改为“万化根源在良知” 。也许更能揭示阳明心学的本质特色吧!
三是知行合一的工夫论:他说:
文章插图
知是行的主意 。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 。行是知之成
知者行之始 。行者知之成 。圣学只一个工夫 。知行不可分
作两事 。
今人学问 。只因知行分作两件 。故有一念发动 。虽是不善 。然
却未尝行 。便不去禁止 。我今说个知行合一 。正要人晓得一念发
动处 。便即是行了 。发动处有不善 。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 。须
要彻根彻底 。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胸中 。此是我立言宗旨 。
概括地说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有三个要点:第一 。知行
是一个工夫 。不能割裂 。而所谓“工夫” 。就是认知与实践的过程 。第二 。知行关系是辩证的统一:知是行的出发点 。是指导行的 。而
真正的“知”不但能“行” 。而且是已在“行”了;行是知的归宿 。是实现知的 。而真切笃实的“行”已自有明觉精察的“知在起作用了 。
第三 。知行工夫中“行”的根本目的 。只是要彻底克服那“不善的念”
而达于至善 。这实质上是个道德修养与实践的过程 。就本质而言 。王阳明所说的“知”只是“吾心之良知” 。或曰“吾心良知之天理” 。其
所谓“行”只是“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的道德实践 。最后
【王阳明的心学讲的是什么?】个是关于阳明“四句教”的问题 。这引起了弟子后学的许多纷争 。刘宗周和黄宗羲对四句教提出了一些批评 。也有不少人认为 。四句教反映了王阳明思想的成熟 。我觉得四句教应该说是王阳明的精神所在 。是王阳明对致知与格物、本体与工夫关系的疏解 。
推荐阅读
- 刷酸后如何补水
- 有人说,过了三十要认命?你怎么看?
- 刷酸前要用爽肤水吗
- 你觉得健康、快乐、长寿,三者之间什么最重要?
- 哪些药膳对治疗肾积水有利 中医治疗肾积水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 刷酸后的注意事项
- 肾炎患者可用哪些药膳进行辅助治疗和治疗 肾炎患者可用哪些药膳进行辅助治疗
- 哪些的方法能够辅助治疗胆结石 大家有没有什么治疗胆结石的方子
- 现在开始做抖音自媒体还来得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