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的文学成就谁更高,该如何评价他们的文学作品?


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的文学成就谁更高,该如何评价他们的文学作品?

文章插图
以我自已阅读的体会 。不管从那个角度讲 。鲁迅在现代文学中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 。尽管他无长篇 。但《阿Q正传》、《孔乙己》等几个中短篇小说 。是绝对算得上巨著的 。当然不朽的还有犀利的“杂文”。几乎写尽了国人千年的精神风骨 。说其伟大毫不夸张!
历史的看郭沫若先生 。除了新诗的成就之外 。其历史剧《屈原》、《虎符》、《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等都是开一代先河的杰作 。可谓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
尽管茅盾先生的《子夜》在技巧和可读性方面还嫌不足 。但必定是现代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而他的中短篇小说《早春二月》、《春蚕》等却是杰作 。不能不说的还有茅盾先生在的文学评论方面《夜读偶记》等 。也有不菲成就 。如《夜读偶记》
老舍先生的长篇 小说和剧本的成就最高 。其《骆驼祥子》、《茶舘》、《龙须沟》等可谓现代文学中的扛鼎之作 。
巴金老是我读的最多的 。《家》、《春》、《秋》激流三部曲 。《雾》、《雨》、《电》(中间还有“雷”)爱情三部曲 。曾经激励一代年青人挣脱家庭锁链 。走上革命道路 。《寒夜》是一部写得很好的中篇小说 。但如果说贡献 。巴老晚年的巜随想录》则是一代知识分子的良心!
曹禺(万家宝)的主要成就是剧本 。《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 。奠定了现代文学剧本的基础至今无出其右者 。
仅凭记忆 。不妥之处请指正 。
其他观点:
文学很难互相比 。比是一种科学思维 。未必适合人文领域 。所谓“文无第一 。武无第二” 。文学很难拿出一个客观标准来对比 。
上大学时 。经常会有同学认为(包括我自己) 。某某人是二流文人 。或者说谁比谁写的好 。老师会很严肃地说:“你说的是外行话 。”换言之 。文学研究不能用来讨论谁好谁坏、谁排第一谁排第二的 。这就像历史系不能说“假如历史如何” 。中文系也不能说“谁是最好作家” 。
当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 。这又是另一回事 。著名英国历史学者弗格森就常用“假如历史会如何”来研究 。在具体操作层面 。几乎所有历史学者都会有“假如历史会如何”的想法 。
鲁迅全集读过数遍 。郭沫若全集也读过文学部分 。茅盾的书读过《子夜》和几个中篇(《林家铺子》《春蚕》等 。感觉比《子夜》写的好得多) 。还有他的文论(茅盾晚年基本是文论家 。但他的文论写的很坏 。充满了官气) 。巴金的书 。读过《家》《春》《秋》和《寒夜》 。晚年有一些随笔性的文章 。影响很大 。但感觉一般 。老舍的小说、戏剧基本都读过 。曹禺的话剧基本都读过 。
从这个阅读覆盖面来说 。显然是不太够的 。不能做全面评价 。只能谈谈个人的感受 。
1、这个名单忽略了沈从文、张爱玲等 。
但从艺术角度看 。沈从文、张爱玲比这6个人强(除了老舍之外) 。此外张天翼、穆旦、郁达夫等人也很好 。总之 。这个名单偏政治化 。有以政治标准替代文学标准之嫌 。
2、文学史的地位与文学水平不是一个概念 。
文学史的地位在于其开创性 。这样懂外文的比较有优势 。直接拿别人的东西来用就可以 。
比如鲁迅 。他被认为写出了中国第一篇现代意义上的白话小说(实际上不是 。第一篇现代意义上的白话小说是陈衡哲的《一日》 。发表在1917年1月在美中国留学生的杂志上 。影响可能不如《狂人日记》) 。此外 。鲁迅开创了乡土文学的方向 。他使白话小说提升到一个比较成熟的境界 。这个历史功绩是无可替代的 。
但严格来说 。鲁迅小说过度看重思想性 。把故事、人物、描写当做传达思想的工具 。这就用哲学价值掩盖了小说价值 。小说本来是嘲讽者 。站到为民请命、指点江山的高度 。就有些无聊 。有了这种误解 。在具体技术层面 。鲁迅小说就很有硬伤 。真实感不够 。对人性解析的深度不够(除了政治人之外 。其他面相都被忽略了) 。
鲁迅有一些小说写的是不错的 。但有不少是失败的 。他成功的小说 。也要依赖复杂的解读才能被欣赏 。而不能让人一看就喜欢 。我们唱一首歌 。首先要喜欢它的旋律、节奏等 。其次才考虑其中的深意 。如果旋律之类不好 。思想很深刻 。我们依然难说它是一首好歌 。这是鲁迅小说的缺陷 。
许多人在翻阅鲁迅小说之前 。已经在课堂上学过鲁迅小说了 。再回来看 。当然会觉得那是经典文本 。但只要课堂上不讲的 。便很少有人提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