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援乌克兰,德国总理遭逼问“何时是个头”( 四 )


一种看似公正的对比被包装成了一个尖锐的提问,仿佛贝尔伯克是“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的理想主义者,而“利益驱动”的朔尔茨则是满身铜臭的油腻中年 。这样一种提法的潜台词是贝尔伯克的价值观才是价值观,但真正的问题是:哪一种政治行为没有价值导向呢?
回到向乌克兰输送武器上所面对的政治难题 。德国现在明确的态度是:可以武器援助,但是乌克兰只能把这些武器用于自己领土 。这个政治难题并不是送与不送的二元定式争论,而是怎么送,送多少,以及随着不断变幻的战局而如何相应作出具体调整 。这种调整涉及一种自身道德和利益的复杂的参照体系,而并非用单一的“站队”逻辑就可以解释的道德-利益选择 。一系列来自德国高层政治和民间的声音表示:亲自下场参战绝非德国的利益所在,战事升级不符合德国的价值观 。杜甫的一句诗,或许可以用来概括此刻德国道德和舆论的最大公约数:“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但是 , 由前文所讨论过的不对等所产生的内政与外交方面的摩擦和角逐,也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产生影响 。时代转折叠加烽火连天,德国仿佛在钢丝上进行百米冲刺 。
其实,左右俄乌战事走势的,早已不是军事部署,而是变动中的国际政治 。这也就决定了它的出路也不可能仅仅通过军事行动来达到,而是必须通过国际政治 。这场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何时能“由战转和”,不仅与战场上的胜负走势有关 , 还深受俄乌框架以外的新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
发于2023.3.20总第1084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朔尔茨的“时代转折”难题
【军援乌克兰,德国总理遭逼问“何时是个头”】作者:周睿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