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来自于唐代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文章插图
诗词赏析: 杜牧是唐代的著名诗人 。其中这首《清明》就是他的十大代表作之一 。流芳后世 。广为流传 。
第一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 。诗词的意思是在清明的时节 。淅淅沥沥下起了雨 。因为在清明节一般都容易下雨 。指雨不停地下 。在这里用‘纷纷’再恰当贴切不过了 。因为春天不是大雨 。符合了春天细雨绵绵的特征 。也为后面的路上行人匆匆作了铺垫和衬托的作用 。和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个也是必然联系顺其自然 。
文章插图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说明路上人很多 。但是‘断魂’未必真的断魂 。清明节的雨打湿衣衫 。还是让人有些凄冷 。因为扫墓祭奠的原因 。让人有点失魂落魄 。这里的意境作者没有明说 。给人无限想象 。以为清明这一天是扫墓祭奠的日子 。人们不能错过这个日子 。虽然下着雨 。路上还是行人不断 。给亲人献花 。送纸钱 。叩拜祭祀祖先 。‘路上’两个字对行人匆匆忙忙祭奠亲人的场景 。描写的细致入微 。以这个场景抒发感情 。对人们心里活动的一种勾画 。虽然没有写出来 。但是让人联想到当时人们的心情心里活动 。这个是作者情景交融最好的表达 。
文章插图
第三句 。借问酒家何处有 。由于下雨天气有些寒凉 。衣服也被打湿 。所以客人想寻找一个地方避雨 。意思是向行人打听何处有酒家 。其中的‘借问’在那个时代 。是一种礼貌的用词用语 。因为麻烦别人 。打听一下消息 。表达了作者的礼节 。如果没有‘借问’就显得唐突没有礼貌 。酒家也许就是附近的村落小店 。也不一定是酒店 。指的是可以避雨临时歇息的地方 。
【《清明》这首诗去掉纷纷、路上、借问、牧童好吗?为什么?】
文章插图
第四句 。牧童遥指杏花村 。意思是向一个放牧的儿童打听消息 。遥指杏花村 。用手指向那个杏花村 。不一定很远 。也不一定是很近 。所以用了个遥指 。这个给人一个联想的空间 。用‘牧童’在当时也可能确实是这个情节 。牧童则表达农村的生活气息 。儿童放牧 。成年人干田里活 。这个运用的很自然 。如果问的是其他人就没有这些场景 。无法渲染农村的这种生活景象 。这里最后一句结束全诗 。给人早已尽而意未穷的意境 。
文章插图
据说杏花村山西汾阳县 。杜牧一生没有去过 。安徽贵池县有宋,明,清,杜牧祠 。至今还有唐代‘吉井酒坪’杜牧一生去过三次 。有说杜牧去的是这里 。还有一说杜牧年谱记载 。是江苏丰县东南杏花村 。具体在哪里 。目前存在争议 。由于年代较远 。不得而知 。无法考究 。
文章插图
朋友们你们有什么看法?请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欢迎关注留言评论转发支持!
其他观点:
文章插图
《清明》是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作 。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虽然历经千载,却也常读常新,每当我们吟诵起来,脑海中总会出现一幅清晰的图景,心中也总有一份淡淡的感动 。仔细想来,不禁要佩服作者,何以能用仅仅二十八个字,成就了这久远的艺术魅力 。
“纷纷”“路上”“借问”“牧童”是多么形象 。去掉则了然无趣 。“纷纷”二字能体现出一中萧瑟的感觉 。创造出一种画面 。只说“清明时节雨” 。则没有这种画面美 。减少了“路上”二字 。少了羁旅之感 。春雨纷纷中 。路上的行人寻找落脚之处 。所以会有断魂的感受 。“借问”二字有客气的请问的意思 。这里减少“借问”二字 。语气就不同了 。行人彬彬有礼的形象也减了几分色彩 。“牧童”是《清明》诗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孩童的天真烂漫为萧瑟的诗意平添了一些清新活泼之感 。曾有人欲删减此诗 。谓减字不减意 。实源纪晓岚之恶作剧 。纪改作:时节雨纷纷 。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遙指杏花村!今人改作 。版本更多 。似欲与纪先生争个高低 。改作后或平仄错乱 。或意境全失 。美感全无 。
推荐阅读
- 逃离塔科夫是那个国家做的?
- 赤藓糖醇适合减肥人食用吗
- 干天麻要泡多久才能炖鸡
- steam上最贵的一款游戏是什么?
- 荷叶和冬瓜皮泡水喝有什么功效
- 10g以下,好玩的电脑单机游戏有哪些?
- 在写诗词时能引用一、两句古诗或现代诗吗?
- 牙膏尾部的颜色代表什么意思
- 疫情在家都玩啥游戏,快憋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