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遥” 。字面意义是远 。但我们读诗的人 。切不可处处拘守字面意义 。认为杏花村一定离这里还有十分遥远的路程 。这一指 。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 。若真的距离遥远 。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 。若真的就在眼前 。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 。“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 。也不一定即指酒家 。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 。不言而喻 。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诗里恰恰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 。再不多费一句话 。剩下的 。行人怎样地闻讯而喜 。怎样地加把劲儿趱上前去 。怎样地兴奋地找着了酒家 。怎样地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 。这些诗人就“不管”了 。
文章插图
他把这些都含蓄在篇幅之外 。付与读者的想象 。由读者自去寻求领会 。他只将读者引入一个诗的境界 。他可并不负责导游全景;另一面 。他却为读者展开了一处远比诗篇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 。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才是诗人和我们读者的共同享受 。这才是艺术 。这也是我国古典诗歌所特别擅长的地方 。古人曾说过 。好的诗 。能够“状难写之景 。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 。在于言外” 。拿这首《清明》绝句来说 。在一定意义上 。也是当之无愧的 。
文章插图
这首小诗 。一个难字也没有 。一个典故也不用 。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 。写得自如之极 。毫无经营造作之痕 。音节十分和谐圆满 。景象非常清新、生动 。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 。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 。是顺序的写法 。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 。是“起”;第二句是“承” 。写出了人物 。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 。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 。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 。在艺术上 。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 。所谓高潮顶点 。却又不是一览无余 。索然兴尽 。而是余韵邈然 。耐人寻味 。这些 。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题主的问题很有意思 。不经意间就触及到一个更深层的问题-诗的意境!
历来有不少人拿杜牧的这首诗来删改练手 。甚至有的人认为杜牧的这首诗也不过如此!但是 。很多人都没有深入触及诗人的灵魂世界 。让这首诗失去了它应有的光辉!
下面 。西山诗词客用‘二十年诗词创作、六年教学’经验为您详细分析 。期冀您能满意!
文章插图
诗以意境制胜是自明清以来研究诗词的鉴赏家的共识 。至王国维而大成 。统一了‘格调论’、‘神韵说’、‘风骨说’等诗词鉴赏理论 。
那么 。意境是什么?
就像我以前在《西山诗论》中说的那样 。意境是一种客观外物和诗人内心世界结合后的文学智慧结晶 。它依附在客观的物上来传递诗人的价值观 。
如果按照题主的说法 。去掉“纷纷、路上、借问、牧童” 。那么 。改过的诗在意境上和原诗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
文章插图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
杜牧这首诗里有两喜两悲 。悲在喜上 。喜隐悲中 。
历代鉴赏家在分析这首诗的背景时都会拿‘纷纷’、‘路上’来说事 。
我们知道 。形容‘雪’的时候一般用‘纷纷’ 。表示很大 。
而形容‘雨纷纷’的 。就独杜牧一家 。纷纷 。有飘扬之意 。绵密而宏大 。杜牧用‘雨纷纷’简单勾勒出了那种‘春风助雨、雨浇春火’的迷离之境 。
春天是送别的季节 。而在这离别的日子里 。诗人却错过了清明祭祖的家族传统 。独自在外 。披雨而行.....所为何事?
显然是不得不为的事!
可人在旅途 。这种独自在外漂泊之‘悲’用什么来灌溉呢?
▲是强颜欢笑的春天之雨 。‘纷纷’飘扬之雨 。
这就是其中的‘喜’ 。理解了诗人的这种‘喜’ 。我们就能更深刻的理解诗人的‘悲’ 。
推荐阅读
- 逃离塔科夫是那个国家做的?
- 赤藓糖醇适合减肥人食用吗
- 干天麻要泡多久才能炖鸡
- steam上最贵的一款游戏是什么?
- 荷叶和冬瓜皮泡水喝有什么功效
- 10g以下,好玩的电脑单机游戏有哪些?
- 在写诗词时能引用一、两句古诗或现代诗吗?
- 牙膏尾部的颜色代表什么意思
- 疫情在家都玩啥游戏,快憋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