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是谁说的指哪首诗词又是什么意思?( 五 )


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确考 。而对此诗的创作地点则有三种说法: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认为 。诗人是站在扬州南郊曲江边赏月观潮 。有感而发 。创作了此诗 。表现的是唐代曲江一带的景色;长期从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认为 。此诗作于瓜洲 。表现的是千年古镇瓜洲江畔清幽如诗的意境之美;长期从事大桥文史研究的学者顾仁认为 。此诗作于扬子江畔 。其地在今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南部 。
后世影响
《春江花月夜》一诗在立意和选材上总结前人的经验 。借乐府旧题谱写出天下众多人的心声 。同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一直令后人传诵不已 。千百年来有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它是由齐梁绮丽浮靡文风转向盛唐的自然清丽的一面旗帜 。同时又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它的内容和形式多为后世诗人所借用 。此诗既不像南朝山水诗那样着力模山范水 。也不像玄言诗那样枯燥说理 。更不是一首单单抒发儿女离情别绪的爱情诗 。而是将多种诗情融为一体 。它的诞生 。填补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以月为中心媒介 。同时写男女双方两地相思 。探索宇宙和人生哲理于同一首诗的空白 。不论从主题的提炼还是题材的加工上 。此诗对唐朝繁荣的诗歌局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对后代诗歌创作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诗中有好多名句被后世诗人所引用或化用 。比如 。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很可能是“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的化用;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可能是根据“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化用而来;李白的“青天明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 。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都有化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痕迹 。在意境和结构方面 。江天一线 。皎月一轮 。白云一片和婆娑的花枝 。绰约的人影 。孤独的明月楼 。又以其形的对比 。构成线条的旋律 。赋予此诗以绘画美 。作者又以夜的寂静为背景 。把人们臆想中的海潮声、江流声、捣衣声、凄凉的雁叫声与游子思妇的叹息声 。巧妙地编织成声音的旋律 。赋予此诗以音乐美 。此诗的这些美感对现代新月派诗人闻一多提出诗歌的“三美”(即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有着重要的直接影响 。
赏析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 。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 。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 。也因这一首诗 。“孤篇横绝 。竟为大家” 。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 。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 。以月为主体 。以江为场景 。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 。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 。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 。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 。全诗共三十六句 。每四句一换韵 。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 。意境空明 。想象奇特 。语言自然隽永 。韵律宛转悠扬 。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 。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
诗人入手擒题 。一开篇便就题生发 。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 。月共潮生 。这里的“海”是虚指 。江潮浩瀚无垠 。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 。气势宏伟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 。景象壮观 。一个“生”字 。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 。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 。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 。月色泻在花树上 。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 。轻轻挥洒一笔 。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同时 。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 。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 。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因而“流霜不觉飞” 。“白沙看不见” 。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 。细腻的笔触 。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 。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这八句 。由大到小 。由远及近 。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 。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 。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 。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 。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这种探索 。古人也已有之 。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 。人命若朝霜” 。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 。天道邈悠悠”等等 。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 。人生短暂 。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 。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 。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 。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 。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 。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 。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 。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