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峨眉山的金顶与山西五台山的金顶有何不同呢?


这里很高兴题主能提出这个问题 。也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讨论这个话题 。现在我就带大家一起来思考下 。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见解 。
作为一个四川人土生土长的四川人我来说一下我的观点
五台山金顶也叫菩萨顶 。位于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的灵鹫峰上 。是五台山十座黄庙(喇嘛庙)中的首庙 。由于它的建筑雄伟、金碧辉煌 。远看好似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 。因此人们又把它叫做喇嘛宫 。
菩萨顶是满族语言的叫法 。意思是文殊菩萨居住的地方 。
菩萨顶历史悠久 。到了清朝 。它实际上成了皇室的寺庙 。地位极其尊贵 。
据记载 。菩萨顶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 。初名大文殊院 。到了唐朝 。据说文殊菩萨曾在这里显圣 。露出了真容 。便将寺名改为真容院 。北宋时重修 。并铸铜质文殊像一万尊 。供奉在寺内 。南宋时改建 。并将此寺易名为大文殊寺 。明朝永乐初年 。始有菩萨顶的称谓 。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 。又对该寺进行了重修 。到了清代 。由于皇帝崇信喇嘛教 。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 。遂将菩萨顶由青庙(和尚庙)改为黄庙(喇嘛庙) 。并从北京派去了住持喇嘛 。清康熙年间 。又敕令重修菩萨顶 。并向该寺授“番汉提督印” 。从此 。按照清王朝的规定 。菩萨顶的主要殿宇铺上了表示尊贵的黄色琉璃瓦 。山门前的牌楼也修成了四柱七楼的形式 。这在五台山是绝无仅有的 。在全国范围内也不多见 。自此以后 。菩萨顶成了清朝皇室的庙宇 。康熙皇帝先后到菩萨项朝拜了五次 。乾隆皇帝朝拜了六次 。菩萨顶山门外水牌楼上的“灵峰胜境” 。文殊殿前石碑坊上的“五台圣境” 。是康熙皇帝亲笔题写的 。菩萨顶东禅院内两座高三米、宽一米的四楞碑上 。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刻写的碑文 。则是乾隆皇帝的御笔 。
菩萨顶的建筑布局很有特色 。且主要殿宇外观似皇宫 。而内部布置却又具有浓烈的喇嘛教韵味 。
因为菩萨顶在灵鹫峰上 。从峰下仰望 。菩萨顶前一百零八级陡峭的石阶 。如悬挂在空中的天梯 。上面是梵宫佛国 。琼楼玉宇 。爬完石阶 。平台之上立着一座四柱三门的木牌楼 。牌楼两旁竖着两根高高的旗杆 。牌楼之后是山门 。山门两边厢房的红墙上 。分别开着圆形窗户 。有人说这种布局恰似龙头:牌楼的正门是龙口 。旗杆是龙角 。厢房壁上的圆窗是龙眼 。而那长长的一百零八级石阶 。则是龙吐出的舌头 。这几句话 。形象地概括了菩萨顶山门前的布局特点 。
菩萨顶现在占地面积九千一百六十平方米 。有殿堂僧舍等大小房屋一百余间 。且均为清朝康熙年间的建筑 。全寺建筑大体上可以分为前院、中院、后院三个部分 。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文殊殿等 。两旁 。对称地排列着钟楼、鼓楼、禅院等 。主殿居中 。高大雄伟;配殿位居两侧 。左右对称 。全寺建筑的布局不但中心突出 。而且壮观恢宏 。加之红柱红墙 。金色琉璃瓦 。更显得金碧辉煌 。富贵豪华 。其形态 。其气魄 。一点也不逊于皇家宫室 。真是一派佛国仙境的景象 。
菩萨顶各主要大殿的布置和雕塑 。具有浓烈的喇嘛教色彩 。面阔七间的大雄宝殿内 。后部供着毗卢佛、阿弥陀怫和药师佛 。前面则供着喇嘛教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像 。文殊殿内的文殊像 。与一般佛教寺庙(青庙)内的文殊菩萨像不同 。它是按喇嘛教的经典规定制作的;头取旁观势 。腰取扭动势 。发取散披式 。同时身挂璎珞 。显得特别活泼、生动 。两侧墙壁上 。还挂着唐卡——绘在布上的藏画 。另外 。大雄宝殿、文殊殿的柱头上 。还挂着桃形小匾 。上写梵文咒语 。这些 。都是喇嘛教寺庙建筑装饰中所独有的 。
值得一提的是 。文殊殿还有滴水大殿之称 。过去 。文殊殿有一块檐瓦 。无论春夏秋 。也无论阴晴雨 。总是往下滴水 。时间长了 。文殊殿前的一处阶石上面成了蜂窝状 。什么原因呢?有人说 。这是文殊菩萨灵验 。广施雨露的缘故 。实际上 。这是建筑上的一种巧妙设计 。过去 。文殊殿的琉璃瓦上留有小孔 。瓦下有储水层 。储水层下又有防漏设施 。每当雨天 。雨水透过琉璃瓦孔而存于储水层内 。在阴天或晴天时 。储水层中的水便慢慢地从檐瓦滴下 。以后 。由于文殊殿在翻修施工时 。不知保护殿顶存水的奥秘 。如今已不再滴水了 。实在可惜 。
此外 。菩萨顶内还存有许多文物 。这些文物中 。有几件比较稀奇 。而且还有趣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