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称得上一字师的文学家都有哪些?


据我所知唐代有个李相的 。这个人十分好学 。闲着没事就读《春秋》 。他经常把婼字误读成吹字 。
其他观点:
唐朝诗人贾岛写过许多诗 。一天 。贾岛骑着毛驴走在京城的长安街上 。随口吟着一首诗 。其中两句是:\"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吟完之后 。又想将“敲\"字改用\"推\"字 。犹豫不决 。于是 。一边思考 。一边用手反复做推门和敲门的动作 。
当时韩愈做代理京城地方长官 。正带着车马出巡 。贾岛不知不觉走到韩愈仪仗面前 。被待从推到韩愈面前 。贾岛如实将原委告知韩愈 。请求原谅无礼冒犯 。韩愈听后 。深思良久后说:\"敲字好!在万物入睡、沉静的没有一点声息之时 。敲门声更显的夜深人静 。”贾岛连连拜谢 。把诗句定为“僧敲月下门 。\"这一段故事后来被广为传颂 。一个字体现出不同韵味 。韩愈不愧为文学大师一字之师啊!
其他观点:
古代诗人中流传的一字师故事的启示
——谈艺录之二
最近因身体不适,闭门读书,让我想到了古代诗人中流传的一字师的典故.唐代诗人贾岛有一首题名《题李凝幽居》的五律诗:“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就是这首诗给我们留下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一天,贾岛在京城长安,骑着毛驴在街上行走,随口吟成这首诗,其中两句是:“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觉得诗中的“推”字,用得不够恰当,想把“推”字改为“敲”字,但一时不知哪个字好.于是,一面思考,一面用手反复做着推门和敲门两种动作.街上行人看到贾岛这种神情,感到十分惊讶.诗人贾岛也因精力过于集中,冲撞了当代著名散文家、诗人韩愈的轿子,韩愈十分生气地对贾岛说:“你骑驴子怎么低着头,也不朝前面看看?” 贾岛一惊,慌忙下驴,向韩愈赔礼,并将自己刚才在驴上所得诗句,因斟酌“推、敲”二字,专心思考,不及回避的情形讲了一遍.韩愈听后,转怒为喜,深思片刻后便说:“敲”字好!在万物入睡,沉静得没有一点声息的时候,敲门声更是突显夜深人静.”贾岛连连拜谢,把诗句定为“僧敲月下门”了.文学上常用的“推敲”一词,就是根据唐朝诗人贾岛锤炼诗句的故事引申出来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在古代诗界,类似这一字师的故事,并非绝无仅有.清代袁枚的《随园诗话》卷十二“圣人称诗‘可以兴’以其最能感人也”中,还记述了另外两个故事.其一是唐代诗僧齐己携诗《早梅》来拜见友人郑谷,郑谷读至“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句,对他说:“数枝非早也,末若一枝佳.”齐己不觉拜倒曰:“真为我一字师也”;其二也是在唐代,有人写了一首《御沟》诗,其中有:“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句,并把它送给南朝宋谢灵运十世孙诗僧谢皎然看,谢皎然对他说:“‘波’字不佳,最好改成‘中’字.”这个人大不以为然,愤怒而去.但是过了不久,他就急冲冲去而复返,并对谢皎然说:“你说得对,我已将‘波’字改为‘中’字了!”说罢,两人相视而笑.像这样一字师的例子,在古代诗界可以说随手拈来.宋代诗人王荆公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句原为“春风又到江南岸.”后经他人提示改“到”为“绿”,增色不少.因此,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诗改一字,界别人天,非个中人不解.”
古代诗人不仅用字严谨,互相切磋.而且也善于观察生活,向民间学习,有些传世名句,看似顺手拈来,其实却有着深厚的生活积淀.唐代大诗人杜甫曾经说过:“很多值得学习的人,都是我的老师.不仅要向那些可以为师者学习,就是民间的村童、农夫,他们的一言一笑,皆是我的老师.善于观察生活,一定会获得佳句.”清诗人袁枚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有一个在随园挑粪的老人,在十月梅花盛开时,对我说:‘你看,这棵树开得一身花!’,我便从中受到启发,吟出:‘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袁枚接着又说:‘又有一次,我在二月出游,有个云游僧人前来送行.他对我说:‘很可惜哦,这些洁白芳香的梅花,你却带它不走!’我因此而写出诗句:‘只怜香雪梅千树,不得随身带上船.’”最后,袁枚总结道:“善取之,皆成佳句!”这里的善取是以体验生活,虚心好学为前提的.可见古代诗人,总是认认真真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从不闭门造车.因此,才有许多千古佳句传世.
综上所述,可见古人为文之严谨、写诗之认真.这确实值得我们今人借鉴的,也值得我们写博客的人学习和玩味的.
【中国古代称得上一字师的文学家都有哪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