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赏析陶渊明的散文名篇《桃花源记》?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大约写成于南宋武帝(刘裕)永初二年(四二一)作者時年五十七岁 。陶渊明弃官后过了十年的农村生活 。经历了晋宋易代的战乱局面 。对战乱造成的灾难和农民逃亡的苦痛有一定的感受 。作品就是在这样的生活. 。思想基础上写出來的 。
巜记》是巜诗》的序文 。着重叙述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和桃花源的环境景物:《诗》着重描写桃花源里的历史 。风俗和恬静生话 。作者通过巜记》和《诗》描绘了他的理想社会 。没有君主 。没有战乱 。人人劳动 。不纳王税 。在这幅图景中 。即表现了他对当時豪族地主统治下黑暗现实的厌弃和不满 。也反映了他对这种现实愤懑而又无可奈何的消极避世倾向 。
在作者笔下的桃花源里 。人人过着自耕自食 。富裕宁静的生活 。这个"世外桃源"当然只是一种空想 。陶渊明在当時虚构出这个空想社会 。正反映了受尽压迫的农民对封建剥削的抗议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有助于人们认识封建制度的丑恶与黒暗 。
《桃花源诗》和桃花源记》写的是同一个内容 。但侧重点不同《诗》比较质朴 。《记》有新奇曲折的情节 。写得细致生 。引人入胜 。表现出一个形象化的生活境界 。而不是一种抽象的政治议论 。这同作者熟悉农村生活并具有精湛的艺术修养有密切关系 。
其他观点:
要想正确赏析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就不能把它当作一篇游记或者散文来读 。而要将它当成一部志怪小说来读 。因为它本身就不是游记 。而是一篇志怪小说 。
自《桃花源记》诞生以来 。长期被归入“游记类散文”或“记传类散文” 。实际上 。《桃花源记》不是散文 。而是一篇小说 。并且是魏晋时期最伟大的玄怪小说 。由于古代学者对于“小说”与“散文”不作区分 。仅是笼统地用“古文”或“文”来加以概括 。于是《桃花源记》是游记或者散文的观点便一直以讹传讹的传到今天 。就连鲁迅也把《桃花源记》归纳命名为“志人小说” 。并通过他的《中国小说史略》 。广泛的影响给每一个读者 。

如何赏析陶渊明的散文名篇《桃花源记》?

文章插图
鲁迅先生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失误呢?因为先生始终认为“陶潜旷达 。未必拳拳于鬼神” 。但是先生始终没有解释陶渊明为什么就“未必拳拳于鬼神”呢?实际上 。作为一个有着丰富想象力的诗人 。陶渊明是完全有能力撰写出像《搜神后记》这样一类的志怪小说的 。他本身具有这个能力和水平 。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 。论及过中国小说由晋至唐的演变 。他说:“变异之谈 。盛于六朝 。然多是传录舛讹 。未必尽设幻语 。至唐人乃作意好奇 。假小说以寄笔端 。”又说:“世之所尚 。因有撰集 。或者掇拾旧闻 。或者记述近事 。虽不过丛残小语 。而俱为人间言动 。遂脱志怪之牢笼也 。”也就是把《桃花源记》排除在志怪小说之外 。
如何赏析陶渊明的散文名篇《桃花源记》?

文章插图
那么 。什么是志怪呢?我们知道鬼怪之事 。神异变化 。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 。或极其罕见 。但是现实生活中 。确实又存在着鬼神灵异的异闻 。宇宙无穷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今天的人们都没有办法管窥宇宙的奥妙 。更不要说一两千年前的魏晋时期了 。在魏晋六朝那样一个神仙之说、佛教神异遍天下的时代 。产生许多神异之说 。是非常自然的事 。既然有这些传说故事 。那么自然有人去搜集整理 。去记录而成 。因此就产生了中国的志怪小说 。从这个角度上去解读 。志怪小说是经民间传闻而后来写定的作品 。属于科学蒙昧时代的记实文学 。
当然 。民间异闻在流传过程中很有可能经传播者或记录者的为求新奇而添枝加叶 。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这些叙事与情节的合理虚构 。就是志怪小说中常见的“幻设” 。
从《桃花源记》的内容上看 。武陵渔人在捕鱼时不意发现洞穴 。从而进入其中 。在实际生活中是很有可能的事 。中国南方溶洞很多 。进入之后发觉别有洞天 。也是常事 。桃花源实质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耕小社会 。这在古代也很常见 。因此 。武陵人由洞穴进入桃花源 。很难说他不是“记实”而是“幻设” 。
如何赏析陶渊明的散文名篇《桃花源记》?

文章插图
《桃花源记》的“幻设”有两处: 一是桃源中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邑人妻子 。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隔绝 。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我们很难相信 。桃源中人能六百年不与外界发生任何联系 。就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 。也不可能完全是完全孤立的社会 。试问 。六百年中 。他们如何繁衍?如何解决衣食住行诸多问题?完全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是不存在的 。小的群体不可能脱离社会现实而存在 。因此这段话是虚构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