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赏析陶渊明的散文名篇《桃花源记》?( 二 )


第二处虚构是渔夫告太守后 。太守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 。这也不符合常理 。渔夫出桃源时 。“处处志之” 。但是去城里转一圈后 。怎么也找不到路了 。可信度不大 。这是作者有意为之 。只有这样才符合志怪小说中“虚幻之设”不可重现的特征 。

如何赏析陶渊明的散文名篇《桃花源记》?

文章插图
小说本身就不同于纪实文学 。它是可以虚构或者想像的 。魏晋时产生了大量玄怪小说 。基本上都是作者把老庄的无为遁世 。道教的神仙 。佛教的厌世等各种思想一起糅杂起来 。再借着古代许多神话传说为材料 。描绘出各种各样的玄虚世界 。因而魏晋文学有个特点 。它们是当时玄学与宗教思想的反映 。也就是当日那些清谈名士的浪漫生活与浪漫心理的反映 。
魏晋南北朝时期 。玄学成为一股巨大的不可阻挡的力量 。席卷士林 。渗透到士人生活的一切方面 。迅速地改变着士人们的价值取向、生活情趣乃至风度容止 。所谓玄学 。不过是魏晋时期士大夫出于逃避险恶政局和挣脱儒家思想羁绊的需要 。杂糅传统思想典籍“三玄”(《易经》、《老子》和《庄子》)和佛家思想加以改造 。藉此超脱污浊的社会现实 。以追求心灵自由为旨归的思想潮流 。在诗歌、散文和小说方面 。玄学都有体现 。体现玄学的小说 。就是我们通常称为“志怪小说”的那些小说 。
如何赏析陶渊明的散文名篇《桃花源记》?

文章插图
【如何赏析陶渊明的散文名篇《桃花源记》?】想象性的虚构是志怪小说成熟的标志 。陶渊明生活在玄学流行的时代 。他的人格和文章不可能不受到玄学的影响 。《桃花源记》寄寓陶渊明对于淳朴社会的向往 。桃源中人“黄发垂髫 。怡然自乐”的社会图景 。形象地再现一幅“小国寡民”的社会观 。因此《桃花源记》与《老》、《庄》思想有深刻的联系 。
《桃花源记》中的桃源 。幽眇难测 。忽有忽无 。正是《老子道德经》中那种 “凡有者始于无 。故未形无名之时 。则为万物之始 。及其有形有名之时 。则长之、育之、亭之 。毒之 。为其母也”的有无关的客观反映 。
如何赏析陶渊明的散文名篇《桃花源记》?

文章插图
《桃花源记》中的桃源 。是一个“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的仙境 。但是东晋时候武陵实际上根本不存在这等美景 。这根本不是人间 。而是仙境 。陶渊明自己在《桃源行》中也说过:“春来遍是桃花水 。不辨仙源何处寻” 。因此这个桃花源是现实中不存在的“仙源” 。是老子“小国寡民”的实验场 。也是一个儒家的理想社会 。
《桃花源记》的主人公——武陵渔人离开桃源时 。里面的人叮嘱他一定不能告诉别人 。“不足为外人道也 。”但是渔人一出来 。便忘记了自己的承诺 。在某种心理的驱使下 。“处处志之” 。并且一出来就去报告了太守 。这个渔人的人品很差 。说话不算话 。所以桃源这片神奇天地便对他关上大门 。他再也法找到入口了 。陶渊明在这里 。用巧妙的手法 。嘲讽了人性中的丑陋 。
如何赏析陶渊明的散文名篇《桃花源记》?

文章插图
渔夫一开始能在无意间闯进桃源 。在于他没有任何心机 。完全是无意的 。但是他出来后 。带着目的去寻找 。不但他找不到 。连同样带着功利性目的的太守和隐士刘子骥也无法找到那个神秘的入口了 。大家可以品 。细品 。这是陶渊明对人类淳朴自然心性的赞美和功利心的鞭笞 。对不对?
《庄子》上有则故事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遇到一个老翁抱着沉重的水瓮浇园子里的菜 。非常费力气 。子贡建议他改用先进的桔槔取水 。但老翁却说:“吾闻之吾师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 。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机心存于胸中 。道之所不载也 。吾羞而不为也” 。很显然 。陶渊明在写《桃花源记》的时候 。受到了《庄子》这则故事的影响 。
所以《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在魏晋玄学和老庄思想的影响下 。描绘出来的一个“小国寡民”的理想世界 。它存在于“有”和“无”之间 。只有没有机心的纯朴者才能进入这个“仙源” 。它存在的基础是“以无为本”;而它的结局必然是“必返于无” 。《桃花源记》是一篇充满玄远意蕴的玄怪小说 。
如何赏析陶渊明的散文名篇《桃花源记》?

文章插图
陶渊明写过一组《归园田居》的组诗 。其中有一首是这样的:“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