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两汉时期,建安时代的骚体文学有哪些变化?( 三 )


建安时期作为骚体文学两大高峰中间的承接阶段 。在继承骚体文学的基础上开始出现了不少变化 。具体表现为开始融合其他文体、更多更丰富的表现题材 。

相比两汉时期,建安时代的骚体文学有哪些变化?

文章插图
虽然在建安时期的骚体文学成就不如两汉时期 。但作为承前启后的关键时代 。为宋代骚体文学的兴盛打下基础 。在骚体文学史上不可或缺 。
其他观点:
关于两汉文学和建安文学 。这个问题我在上大学中文系是必须学好的《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课 。如果主课有一个没有考及格 。补考又不及格 。那就要留级 。不像现在的大学生那么轻松愉快 。
至于“两汉时期与建安时期骚体文学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 。我是非常熟悉的 。它们之间既有相同 。又有不同 。具体情况见下文:
相比两汉时期,建安时代的骚体文学有哪些变化?

文章插图
例如贾谊的《吊屈原赋》是骚体赋 。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赋正式形成 。而司马相如作品的是汉赋的顶峰 。
在这之后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都是汉赋力作 。而张衡的《归田赋》还开启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其中司马相如就是西汉辞赋家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书称他是汉赋的杰出代表 。
相比两汉时期,建安时代的骚体文学有哪些变化?

文章插图
所谓“三曹”即指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 。“七子”就是指汉末作家孔融、陈琳、王粲 。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他们均能文善诗 。且与曹氏父子关系密切 。
相比两汉时期,建安时代的骚体文学有哪些变化?

文章插图
相比两汉时期,建安时代的骚体文学有哪些变化?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建安骚体文学与两汉时期相比较 。题材大大扩展 。社会责任意识与愤世疾俗精神日趋淡化 。体制短小精致 。句法骚散结合 。艺术风格由典雅平正转向慷慨悲凉 。这一系列的变化呈现出个性化与抒情化的鲜明特征 。之所以出现这种转变 。根本原因在于独立开张的建安人格的形成、昂扬奋发的文学精神的复兴和悲歌心态的激发 。也即创作主体总体素质的深刻变化 。此外 。也与骚体文学自身传统和发展演变逻辑的制约有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