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被广泛误解的关于文学的名言或常识?


艺术来源于生活 。却又高于生活 。具体到文学来说 。可以置换为:文学来源于生活 。却又高于生活 。但这是一个被广泛误解的文学常识:很多作者都把生活和文学混为一谈了 。既只看到了上半句“来源于生活” 。忽视了下半句“高于生活” 。尤其是在写小说的时候 。更容易产生误解 。

有哪些被广泛误解的关于文学的名言或常识?

文章插图
在工作中 。给某些作者退稿 。有时候会谈到该作者的小说不真实可信 。显得虚假了 。可能会有作者说 。这小说取材于生活 。有生活原型 。写真人真事 。贴着真实人物、发生过的事件去写 。怎会虚假呢?作者这样说 。就是误解了我们所说的“文学来源于生活 。却又高于生活”这个常识 。我们可以再具体一点:小说来源于生活 。却又高于生活 。这时候 。我往往会给作者解释:如果你写真人真事 。你去写报告文学 。去写纪实文学 。甚至去写人物通讯 。这些文体更适合写真人真事 。你写什么小说呢?小说就是一个虚构的文本 。一个优秀的作者创作小说 。如果能把虚构的东西写得让读者感觉是真实可信的 。那就基本上成功了 。而某个作者 。假如把真实的东西写得让读者怀疑其真实性 。感觉是胡编滥造 。那么 。他这篇小说就没写成功 。
有哪些被广泛误解的关于文学的名言或常识?

文章插图
小说素材来源于生活 。这一点大家都没有异议 。可关键的是后半句:高于生活 。这句文学常识很微妙 。实际上是讲文学(这里以小说为例)与生活应该保持的微妙的距离——若即若离 。恰到好处 。比如小说取材于真人真事 。但你真的不能按照真人真事去写 。记录真人真事 。那不是作家而是采访人员干的事 。作者写小说 。就要进行合理的艺术加工 。让小说中的人物与生活中的人物保持一定的距离 。换句话说 。衡量一篇小说是否优秀的指标之一 。不是小说中的故事和人物离生活有多近 。而是离生活有多远 。
有哪些被广泛误解的关于文学的名言或常识?

文章插图
以上为个人观点 。不一定正确 。请各位方家不吝赐教 。
【有哪些被广泛误解的关于文学的名言或常识?】其他观点:
“太极” 。现代人一说到太极 。是一种功夫套路 。拳种 。其实 。太极是古代中国哲学概念 。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把矛盾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范畴 。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 。变化 。
从石器时代晚期 。中华民族的始祖伏羲氏 。通过对天文观测 。而感悟出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中 。万事万物中都有一种矛盾又相互作用的力量在推动发展 。而这种力量 。称为太极 。太极里面的两种力量 。称为阴和阳 。即《易传》里所说的“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 。
中国太极的哲学思想是超前的 。领先的 。西方直到近代 。由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 。才印证了太极的这个哲学思想体系 。包括现代计算机所广泛应用的二进制 。其发明者莱布尼茨的临终忏悔 。在1716年《致德雷蒙先生的信——论中国的自然神教》中 。承认了自己发明的二进制源于《易经》的过程与途径
其他观点:
“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是被误读最深的一句话 。一般人理解是 。一个人如果不处处为自己着想 。就会被天地诛灭 。也就是说 。一个人以自己私利为重是正确的 。
读了十年的圣贤书 。慢慢领悟中得到一个新的答案 。这句话说的太好了 。只是被凡夫俗子曲解了本意从而误导了大家呀!我理解的“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本意应该是这样的:
一、先说什么是“人为己”:一个人一定要为了自己的生活、事业和家庭而努力奋斗 。甚至奉献 。竭尽全力为自己及家人做好人生规划 。并依照圣人之道做人做事 。做到自食其力 。这是生而为人最基本的责任与义务 。人为己 。是使命 。是不可逃避的责任!
二、再说“人不为己”:一个人 。不努力 。不奋斗 。不自强 。不能以一己之力立足于社会 。更没有能力上孝父母、下慈子孙 。这是典型的“不为己” 。这种人啃老、啃社会 。是社会和家庭的蛀虫 。一个连自己应尽的义务都不能履行的人 。其结局必然是“天诛地灭” 。以凄惨收场 。
利己是本能 。利他是境界 。一个人在“为己”的事情都做好之后 。再“利他” 。方为君子!这与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行不悖 。修身齐家即是“为己” 。治国安邦即是利他 。一个人连修身、齐家都做不到 。圣人说“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 。难道不是真理吗?!

推荐阅读